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新疆日报评论员文章丨驰而不息为基层减负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党心民心连接的“第一线”,更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减负成效直接关系到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为基层松绑减负提供了制度遵循。根据实际情况,自治区推出了一系列“硬核”措施,从“真减负”“减真负”出发,助力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转变作风,让治理效能更大程度惠及各族群众。
减负成效,体现在基层干部的时间管理中,更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里。曾经,开不完的会议、迎不完的检查、整不完的材料如无形枷锁,让基层干部深陷事务性泥潭。如今,新疆实施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试点、制发文件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等举措,让基层干部从“材料堆”中解脱出来,使基层活力得以释放。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体民生实事。把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对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充分证明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减去干扰阻力,更好地担当作为。
减负成效,进一步校准政绩坐标。基层负担的“重”,根源是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根子在于政绩观错位。新疆积极破解这一顽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有效遏制“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典型问题公开通报,到清理精简不合理挂牌,再到“三规范”清单赋予基层“零承接”权限,一系列实招硬招,撕掉了形式主义的“面子”,从权责制度上阻断了“责任甩锅”,让“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真正实现统一。
减负成效,最终以群众获得感为检验标尺。轻装上阵后,干部有更多时间走访入户,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报表材料负担减轻,问题解决更及时有效;“小马拉大车”现象得到缓解,公共服务更精准到位。减负红利持续向基层延伸,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办事便利和服务贴心。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提升,让党群干群关系更有温度,这正是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意义所在。
为基层减负必须求实效、重长效。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值得肯定,但当前个别地方仍存在形式主义束缚,一些“图虚名”“务虚功”的套路仍有一定空间,“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惯性思维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借“减负”之名行“懒政”之实的新苗头也值得警惕……这些都凸显出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须以长效改革手段对症施治。
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保持“当下改”的力度,更要强化“长久立”的思维。为基层减负,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制度刚性保障减负实效,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从形式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力量汇聚到服务群众、改革发展的事业上来,为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