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舞台上,跳一支“我们村的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11月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万科广场人潮涌动,“我们村的舞”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巡演在这里精彩上演。这不仅仅是一场舞蹈表演,更是一次乡村文化的精彩展示——来自全疆各地州市的乡村文艺爱好者,将质朴的乡村生活场景与独特的民俗文化等搬上城市舞台,带着“让家乡出圈”的初衷,尽情绽放家乡最动人的文化魅力。

11月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万科广场人潮涌动,“我们村的舞”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巡演在这里热烈上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摄
“鹰击长空”的刚劲与热瓦普的悠扬在舞台上碰撞,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化馆乡镇文艺队带来的《高原雄鹰》,堪称一场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悠扬的骨笛穿越时空,20名舞者身着特色服饰,舒展的舞姿复刻着帕米尔高原上雄鹰的姿态。这支跨越一千多公里赶来的队伍,90%都是当地的农牧民群众。“能把家乡的鹰舞跳给更多人看,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喀什地区文化馆党支部副书记台来提·多力昆说。
在塔县经营一家民宿的路气·居来提,更是把鹰舞当成家乡的一张文化名片,平日里在民宿为游客表演积累经验,这次登上更大的舞台,他也倾尽全力:“不仅要跳得好,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记住、喜欢!”这份“要出圈”的执着,让未经雕琢的原生态表演充满张力。

11月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万科广场人潮涌动,“我们村的舞”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巡演在这里热烈上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摄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的《茶香幸福家》,其魅力在于扑面而来的“烟火气”。盖碗茶的清香、稻田里的丰收喜悦,都化作了舞者脸上藏不住的幸福笑意,融进每一段舞姿里。领队王思思的话语朴实而有力:“我们村从‘粮乡’到‘稻虾共养’的福地,日子就像盖碗茶,越泡越有味!”她们用舞蹈讲述着“吾乡吾土”的真实故事,这份源自生活的甘甜,是对乡村振兴最动人的诠释。
今年适逢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与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舞者们以《油我正青春》献礼舞台。作品既展现父辈“铁人”的创业艰辛,也彰显今日“智慧油田”的科技赋能。为呈现这份独特的集体记忆,独山子区文化馆馆长王菁特意在音乐中加入采油机工作时的声音,模拟油田作业场景,让现场观众有了代入感。

11月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万科广场人潮涌动,“我们村的舞”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巡演在这里热烈上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摄
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的热烈反响是对这些“乡村文化推介官”最好的肯定。从帕米尔高原的非遗传承,到稻乡田垄的幸福画卷,再到油田戈壁的奋斗精神,“我们村的舞”这个大舞台,让每个乡村的特色都被看见,舞出了新疆大地的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