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从“懵懂少年”到生命担当
训练结束时,苟燕峰已是满头大汗。
模拟训练中,苟燕峰(右一)和同事一起救援假人。
苟燕峰带着同事从浓烟中撤离。这也是他们经常训练的科目之一。
苟燕峰背着60公斤的假人撤离训练场。
父母是苟燕峰最大的牵挂。
除了训练和出警,苟燕峰和同事们一起打台球、下象棋、弹吉他,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晚间,跑完5公里的苟燕峰正在压腿。
□ 图/文 记者 于苏甫·艾尼
训练场上的汗水还没干透,温泉县消防救援大队三峡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苟燕峰便弯腰开始收拢水带。这个1997年出生的小伙,是消防改革转制后的第一批消防员。从放羊娃、生意人到身着火焰蓝的救援者,他的故事里,藏着许多消防员和家属心中的酸甜苦辣。
2019年春,在精河家中帮父亲育肥养殖的苟燕峰,了解到消防改革转制招聘的消息,抱着 “试一把”的念头报了名。母亲在电话里哭:“凉山火灾牺牲了那么多消防员,太危险了!”父亲却拍板:“有能力面对危险,就不怕它。” 这一去,便是六年。
集训营3个月的训练,88公斤的苟燕峰瘦到68公斤,3000米从17分50秒跑到10分58 秒。首次出警是抬一位逝者,年轻的他浑身是劲却抬不动担架,夜里盯着天花板咽不下饭。队长拍着他的肩:“第一次都这样,习惯了就好了,我们是帮家属撑住最后一口气。” 后来再遇类似警情,他会先轻轻盖住逝者的脸 —— 这细节里,是消防员才懂的温柔成长。
家属群里常聊的 “牵挂”,苟燕峰比谁都清楚。父母是农民,一年到头守着农田和院里的牛羊,他三四个月回不了家,电话里永远是 “吃饭没”“冷不冷”。今年母亲住院,他正赶上消防技能大比武,只能让姐姐替换自己陪护。“挂了电话就想给自己两拳。”他低头无奈地说,“可穿着这身衣服,身后是更多家庭。”
而支撑他的,是那些藏在烟火里的认可。去年春天,被他救助的一个小姑娘把两包零食放在岗哨前,跑出去两百米才回头喊:“谢谢哥哥!” 今年五月,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的孩子们跟着消防车,帮忙抬水带,满头大汗却不肯歇。这些时候,他总会想起父亲的话:“被人需要,就不算白吃苦。”
如今他在博乐市买了房,计划年底休假带父母去旅行。训练间隙给家里打电话,母亲还会念叨 “注意安全”,只是语气里多了份骄傲。他望着训练场上升起的朝阳说:“是我们守着万家灯火,家里的灯才亮得踏实。”
六年的时间,火焰蓝不仅给苟燕峰镀了层“硬壳”,也让他体会到更多温暖。就像无数消防员的日常:一半是训练场上的咬牙坚持,一半是电话那头的轻声叮咛;一半是火场里的逆行,一半是回家时的珍惜。这份担当里,藏着所有消防员与家属共同的答案——守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