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天山深读丨民生为本 绿色为底 文化为魂——吐鲁番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贺江
吐鲁番,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重镇,不仅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活化石”,更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鲜活样本。近年来,吐鲁番市全力推动全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润疆先行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7月29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场)上,吐鲁番市党政领导介绍了当地在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推动文化润疆工作走深走实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7月20日,游客在火焰山景区巨型温度计前拍照打卡。陈学敏摄
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吐鲁番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西尔艾力·外力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深入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改革活市“五大战略”,培育壮大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新能源、硅基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农林牧产品加工、特色文旅、现代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个过程中,吐鲁番市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实施“十大民生工程”、50件民生实事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数据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吐鲁番市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48万人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2264人,新增创业5878人,创业带动就业14082人。
在乡村发展方面,吐鲁番市153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出一系列有利于激发农民积极性、规范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的措施办法,优质农产品“抱团”闯市场的能力显著提升。医疗领域,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挂牌成为南华大学附属医院,96.4%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教育方面投入6.6亿元专项资金,88所学校完成优化整合,新建、改扩建学校27个,新增学位1.16万个,建成20个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吐鲁番市6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35万户群众,90172户农村“煤改电”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107天,同比增加12天,吐鲁番正用实际行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丝路风光点亮未来
这些年,吐鲁番市追“风”逐“光”、点“硅”成金强工业。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风机叶片厂竣工投产,工业硅、有机硅产能世界领先,全疆最大光热发电项目建成并网,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吐鲁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汤红杰说,吐鲁番市充分发挥风光资源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市风电技术经济可开发量达到6100万千瓦,光伏技术经济可开发量达9800万千瓦,风光技术经济可开发规模1.59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吐鲁番市已建成并网新能源规模904.47万千瓦,9月底将建成全疆第六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形成了年产1000台风机整机、1000套叶片、1100台塔筒、600台机舱罩的完整制造体系。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今年新开工建设的楼兰、托克逊2座750千伏变电站将进一步提升电力输送能力。
为保障新能源消纳,吐鲁番市积极推进储能设施建设。鄯善县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9月全面开工建设,高昌区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筹备期9月开工建设。同时谋划布局12个总规模180万千瓦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不断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入消纳能力。这些举措为吐鲁番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3日,在位于鄯善县的新疆澎湃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巡查输油管道。刘健摄
戈壁绽放润泽之花
在吐鲁番,节水是关乎生存发展的根本。这里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吐鲁番市深化“三水统调”“两水统管”治水模式,统筹推进节水、蓄水、增水、调水。在农业节水方面,实施63万亩葡萄高效节水工程,实现田间全域节水。工业领域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管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以来,吐鲁番市累计投资20亿余元,建成乌斯通沟水库等44项水利项目,加快推进鱼儿沟、黑沟、祖鲁木图沟等控制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北水南供为基、十库九池联调、河河连通互济”的总体布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整合23家涉水企事业单位组建市水务投资发展集团,搭建智慧水利孪生平台,实现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科学调度。
通过系统治理,吐鲁番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心绘就最大同心圆
吐鲁番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和丝绸之路文明交汇的“历史档案馆”,近年来紧扣文化润疆目标任务,深度挖掘历史积淀,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全方位推进文化润疆先行区建设。
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勇介绍,吐鲁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吐鲁番大剧院、吐鲁番美术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吐鲁番市文化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作《沙巴木卡姆》等优秀文艺作品160多个。
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吐鲁番市投入1.88亿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27个。文物景区游客年均增长超25%,2024年突破124万人次。“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活动入选全国文化遗产百强案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吐鲁番市做强“祖国情·火洲行”等品牌活动,深化“红石榴·1+1”湘吐同心共建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各族群众心灵。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党的二十大以来,吐鲁番市游客接待量从1133.88万人次增长到3201.67万人次,旅游收入从63.85亿元增长到250.22亿元,分别增长1.8倍和2.9倍。通过景区提质升级、旅游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提升等措施,吐鲁番正让“丝路明珠 葡萄圣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即将举办的第三十一届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将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吐鲁番的产业活力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