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信号断了,公平不能断
——“枫桥经验”化解牧民劳务纠纷巴某与吐某因劳务费发生争执,在草地上拉扯。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哈尔萨哈勒村夏草场,审判组步行上山找信号。
纠纷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握手言和。
努尔买买提时刻背着国徽,从不让它落地。
精河县人民法院大河沿子法庭审判组庭审中。
努尔买买提向牧民以案释法。
□ 记者 于苏甫·艾尼
7月3日清晨,精河县人民法院大河沿子法庭的警车载着国徽、法槌和由法官、书记员、法警组成的3人巡回审判组,向云雾缭绕的远山前行。此行的目的是对牧民巴某与吐某纠缠半年的劳务纠纷进行巡回审判。
巴某居住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哈尔萨哈勒村夏草场,距镇区103公里。在牧道上颠簸行进至93公里处,审判组暂停休整。正午的草原凉风习习,三人围坐分食随身携带的馕和西瓜。“带着馕走遍草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努尔买买提·依米提法官掸去制服上的草屑说,这是法庭坚持60年的纪律。
15时23分,车辆抵达山脊上的目的地。原告吐某正在毡房前踱步:“巴某上山放羊了!”工作人员扛着国徽攀上斜坡——这里只有山顶上才有信号。
“牧民在夏草场,一没有信号,二离不开牛羊,这也是我们来这里开庭的主要原因……”努尔买买提话音未落,山下突然爆出嘶吼。俯身望去,吐某正揪住巴某的衣服,两人在草地上拉扯着。
审判组顾不得陡坡碎石,第一时间冲到争执现场。
“我的羊丢了几只!”巴某的鞭杆指向吐某。
“你几个月没给过工钱!”吐某眼眶通红。
纠纷的起因是巴某雇佣吐某放羊,因未给付劳务费,吐某将巴某诉至法院。
努尔买买提把两人分开,各自安排到一处,笔记本被山风哗啦掀动。“你们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啥问题不能解决……” 努尔买买提劝说着。经过30分钟的背对背调解后,法官察觉到双方态度的软化,适时拿出调解方案:巴某当场支付拖欠吐某的工资。
随后,在临时搭建的巡回法庭里,法官完成了最后的调解程序。随着法槌落下,吐某和巴某的两只古铜色大手终于紧紧握在一起。毡房外,草原的风轻轻掀起门帘,巴某当着法官的面履行了给付义务。
这场调解是大河沿子法庭多年来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的缩影。这个早在1964年就成立的派出法庭,多年来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曾两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法庭通过便民服务卡、村(队、社区)法官工作室、“三所联动”等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至24个农牧村,以毡房巡回审判、移动普法站实现“送法上门”,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边境牧区。
当晚,努尔买买提一行回到大河沿子法庭时已是星辉满天,国徽在月光下显得越发庄严——这正是“枫桥式”法庭的生动诠释:让法治的春风伴着巡回法庭的脚步,温暖草原上的每一顶毡房。
(本版摄影:记者于苏甫·艾尼、楠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