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青德力克:非遗文化的守护者
青德力克和村民们共同弹唱。 (通讯员查尔斯·纳厮恩 摄)
□ 通讯员 查尔斯·纳厮恩
在温泉县安格里格镇托斯呼尔图村,有一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他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将英雄史诗的恢宏篇章化作悠扬的曲调,让《格萨尔》《江格尔》的古老传说在琴弦与歌喉间世代传唱。他就是青德力克,一位托布秀尔琴师,一位“当代行吟诗人”。
青德力克从小受母亲影响,对英雄史诗《格萨尔》和《江格尔》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从母亲口头说唱中背诵了《格萨尔》的章节。1978年,他开始收集《江格尔》史诗,1979年学唱《格萨尔》的3个章节,四十余年的执着坚守,让青德力克从小学徒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草原文化活字典”。
“那时候没有录音机,全靠耳朵听、用笔记。”青德力克翻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唱词和曲调符号。如今,他能完整说唱《格斯尔》15章、《江格尔》部分章节,并熟知上百则民间故事、谚语和祝赞词,掌握8种不同的托布秀尔弹唱技法。
“每当弹起托布秀尔,我就仿佛看见了母亲在毡房里说唱《格萨尔》的身影。”青德力克缓缓抚摸着琴身上斑驳的岁月痕迹说道。他用45年光阴完成了从聆听者到传播者的蜕变。青德力克的艺术人生,就像史诗中英雄的成长之路,写满了坚守与突破。
青德力克深知传承的重要性,2018年起,他积极投身《格萨尔》说唱培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得以延续。每当夜幕降临,在安格里格镇托斯呼尔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结束了一天劳作的青德力克,顾不上洗去身上的尘土便匆匆赶来。他手持托布秀尔,用那沙哑却富有感染力的嗓音,为学员们讲述英雄的故事,唱响古老旋律。“白天要照料羊群,晚上教课确实累,但看到学生们渴望的眼神,再累也值得。”青德力克说。
为了给青德力克这样的民间艺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温泉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安格里格镇托斯呼尔图村更是被博州歌舞团正式命名为“托布秀尔音乐传习基地”。青德力克的传承之路,不仅拥有了更好的条件,还带动了一批年轻人学习传统音乐和弹唱。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博物馆,它更应该流传在人们的歌声里。”青德力克手把手教弹奏,逐字逐句教唱词,就像当年母亲教导他那样。在他心中,每一个唱段都是一粒种子,每一次说唱都是一次传承。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非遗文化的保护之路上更加坚定,成为温泉县草原上当之无愧的“文化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