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从“门外汉” 到 “新农人”
□ 通讯员 马海玲 木热迪力·玛纳斯
近年来,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萨英铁热克村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成设施农业大棚44座,吸引农户投身大棚种植。90后青年王汉青便是其中一员。
王汉青从农业领域的“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精通大棚种植技术、善于经营的 “新农人”,不仅实现了自身致富,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2月25日,笔者走进呼萨英铁热克村的设施农业大棚,暖意瞬间扑面而来。大棚内,王汉青穿梭在梭梭苗木间,进行浇水、控温等作业,悉心照料着每一株苗木。“目前,梭梭苗有10到15公分高。我每天都要进棚查看,主要是控制温、湿度,观察苗高和生长情况。” 王汉青一边劳作一边介绍。
今年31岁的王汉青,曾在外地当过司机、摆过地摊,还在工地搬过砖,收入始终不稳定,最终决定回家乡谋出路。前两年,精河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他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先后进行枸杞育苗及适宜庭院种植的白葡萄苗培育。2024年,王汉青从新闻中了解到国家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的政策。他深知被誉为“沙漠植被之王”的梭梭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作用巨大,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凭借前期积累的经验,他续租大棚,决定培育梭梭树苗。2024年10月,耕地、筛土、装无纺布育苗袋、晒薄膜……11月初,王汉青前往昌吉州吉木萨尔县苗圃基地,,购入200公斤梭梭种子。
“这是我第一次培育梭梭苗,不确定什么培育方式更合适,所以分别采用营养杯方式及播种方式,目前已投入约20万元。” 王汉青说。
在土棚里反季节培育梭梭树苗,困难重重,可供参考的经验极少。室温、光照、湿度等任何一个因素稍有偏差,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为了精心照料梭梭苗,王汉青索性住在大棚外的彩钢板房内,时刻关注梭梭苗生长情况,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虚心向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大部分梭梭苗破土而出,嫩绿的新芽让他满心欢喜。
“反季节培育梭梭苗难度很大,特别是控制温、湿度和用水。水大了容易烂根、得白腐病,水少了苗就长得参差不齐、整体偏弱。梭梭苗生长周期约3个月,精河县林草局、大河沿子镇林草站的专家常来指导。现在梭梭苗长势明显变好,预计5月初能达到木质化。就目前的情况估计,成活率在70%左右。” 王汉青高兴地说。
呼萨英铁热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晓飞说:“后续,我们计划充分利用设施农业大棚发展林果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同时,全力支持像王汉青这样的‘新农人’,鼓励他们在农村开创一片新天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