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赵强 中欧班列上的“语言使者”
赵强翻译信息。 (记者齐丽格尔 摄)
□ 记者 张梦茜 齐丽格尔
连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山口站,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每天有大量货物在此装卸、中转。在这片繁忙的土地上,默默无闻的俄语翻译用语言搭建起了一座中哈双方交流的桥梁。
“你好,今天联运交接是否有问题,后续是否有编组?”11月21日,记者在阿拉山口站见到俄语翻译赵强,他正用俄语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方电话对接。挂断电话后,他便在对应票据上标注好信息。
赵强告诉记者,完成一份票据大概需要两三分钟,如遇到复杂情况,例如一份票据出现十几个收货人,可能要花费上五六分钟。赵强总时不时地看看手表,生怕错过了票据录入时间。
今年35岁的赵强,毕业于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俄语专业。2011年,赵强来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成为一名俄语翻译。
每日9时,赵强就已坐在工位上,忙起来便是一整天。
赵强主要负责将铁路国际运货单上发货人、发站、到站、品名等有关俄文的重要信息翻译成中文,再将中文版本的运单相关票据录入系统。这些票据不仅要翻译准确无误,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确保列车能够准时发车和到达。赵强还需要与哈萨克斯坦铁路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刚接触这个行业,虽说有一定语言基础,但也遇到过难题,经过不断积累和学习,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了。”赵强回忆13年前初入铁路翻译行业时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经贸交流日益紧密,阿拉山口站过货量日渐增多,货装车间翻译的工作量也日益繁重。“我不仅见证了阿拉山口站的发展,同时,它也在见证我的成长,从一个行业新手到如今的老手。希望通过努力,为中欧班列运行贡献力量。”赵强说。
在这片连接中外的土地上,赵强与他的同事们仍在续写中国与他国合作交流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