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中国农民丰收节】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 段吉祥
田畴沃野绘锦绣,又至一年丰收季。金秋 9 月,广袤的博尔塔拉大地,田间地头“丰”景如画,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繁忙的劳作景象,共同构成一幅喜人的秋收画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长期以来,博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加,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屡创新高,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特色产业种植遍地开花,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因地制宜 发挥农业优势
眼下,精河县 10 万亩秋枸杞喜获丰收。
精河县因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且气候干燥,产出的枸杞品质出众,备受各地客商青睐。目前,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占全疆 60%以上,枸杞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 18.92%,枸杞亩均纯收入超 5000 元。
在大河沿子镇额勒森陶勒盖北村,米粉椒也迎来丰收。走进辣椒地,植株生长整齐,茎秆粗壮,叶色深绿,串串红椒挂满枝头。
种植户李卫介绍,今年种植了300 亩辣椒,产量可观。采摘后晒干,亩产可达 430 公斤。按照每公斤 18 元的市场价,除去成本,每亩纯利润约 2500 元。
近日,博乐市达勒特镇呼热布呼村果农黄莺的心情格外舒畅,她种植的 160 亩香妃海棠在科学管理下喜获丰收,亩产 1.5 吨,其中一级果率超 85%,所有果品以每公斤 5.5 元的价格被订购一空。
连日来,温泉县 2.1 万亩食葵相继进入采收期。沉甸甸的食葵花盘在骄阳的照耀下,汇聚成一片金灿灿的阳光花海。
食葵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盐碱等特点。温泉县独特的光热、水土、气候资源,为向日葵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呼和托哈种畜场种植户孙羡辉种植了1000亩食葵,他欣喜地说:“我选用的食葵品种花盘大、籽粒多而饱满,亩产240公斤左右,效益很好。后续会销往四川、河北、浙江等地。”
近年来,博州在稳定粮食作物面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特色作物种植力度不断加大,经济作物稳定增加,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目前,全州众多特色农作物已呈现出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地域特点,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农机+农技” 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当前,博州140万亩棉花陆续进入吐絮期,丰收在望。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萨英铁热克村村民董希光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在他家院门外,两辆约翰迪尔采棉机格外醒目。原来,他正忙着检修调试农机,确保秋收农机安全。
董希光是村里第一代拖拉机手,与农机打交道已有30余年。检修农机时,他与记者拉起家常。“我们最早接触的农机是东方红75型链轨拖拉机,后来更新换代成进口德特履带式拖拉机。21世纪初,本地开始流行意大利造纽荷兰90—110型胶轮式拖拉机。10年后,性能更优的约翰迪尔拖拉机逐渐占据市场。就收棉花来说,约翰迪尔每小时能收20余亩地,效率是以前的2到3倍。”
自中央财政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以来,董希光先后购入了4辆拖拉机、2 台采棉机和2台大疆T50农业无人飞机,累计享受100 余万元的政策补贴。
“大型农机具动辄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农户或合作社的购买力有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给农机户帮了大忙。”董希光表示,依托大型农机具,每年春播秋收借“机”生财,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受他影响,其儿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农机这一行,成为了各种农机驾驶操作的能手。
对农民而言,农机的迭代更新让春播秋收受益无穷,也为过去耗时耗力的田间管理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棉农陈滑众说,棉花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非常大,天热时一周就得浇一次。过去浇水需要到地里挨着个开阀门,既耗水又费时。如今,棉农普遍用上了智能灌溉数字球阀,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数字化精准灌溉和施肥,十分方便。
放眼博州大地,北斗卫星导航、植保无人机等各种智慧农机在农业大舞台上大显身手,成为主角,帮助农民轻松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智能作业,用智慧化唱响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乡村全面振兴之歌。
近年来,博州始终坚持以政策项目保障农机化发展,积极争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争取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在各项政策和补贴资金的助力下,全州农机装备结构得到全面提升和优化,农机智能化、信息化和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据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服务科科长宋怀杰介绍,2023 年,博州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99.85%。
采棉期临近,博乐市棉花喷施脱叶剂现场培训会陆续在各乡镇场开展。州农技部门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棉花脱叶剂品种、配药方法和用量、喷施方式、气温条件及安全保护措施等技术要点对棉农进行培训,为棉花后期田间管理、机采和棉花品质奠定基础。
此次现场培训会是博州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缩影之一。多年来,博州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抓培训、强服务、谋创新,不断加大科普宣传,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成果转化,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度”
20 日,精河县果生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作为当地枸杞精深加工企业,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推出了多款枸杞系列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张宾说:“目前,我们一天的灌装原浆是4万余袋,主要销售上海及周边地区。采摘季用工 1500 人左右,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目前,精河县共培育枸杞加工和销售企业13家、合作社 25 家,形成了以天山果业和精杞神威为代表的枸杞精深加工企业,研发枸杞原浆、啤酒、酵素、胶囊等保健、休闲产品 40 余项,创建 23 个枸杞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博州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72 家。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覆盖了粮、油、棉、果、畜、水产、特色及其他8大类。2023年,各级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98亿元。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博州农业农村部门突出抓好涉农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精河县托里镇、温泉县哈日布呼镇纳入 2023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天莱牧业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精河县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
展望未来,博州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让丰收的喜悦永远洋溢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