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生态立州】湿地繁盛 草色青青
——博州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纪实□ 记者 王真子 陈亿文
今年以来,博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州自然资源局统筹“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科学划定全州“三区三线”范围。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地沙化防控,以优化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主线,系统解决博州核心生态问题。
温泉县查干屯格乡米尔其克草原,青草悠悠水流清澈见底,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近年来,随着温泉县大力推进草原生态转型升级,退耕还草,着力改善草原生态,使得水草丰茂、牧民放歌的和谐美景再现。
为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生态安全,温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统一的修复治理方式,持续做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努力走出一条草原生态保护新路子。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以来,查干屯格乡利用林草项目,对试点区近50公里进行围栏封育,对山地草甸类草场开展修整坡面,在裸露地面撒播草种350亩、种植矮灌木260棵,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恢复。
既要保护大草原,又要带领农牧民致富,青色草原就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
查干屯格乡依托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改革试点,推行牧民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移,转变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向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引导鼓励农牧民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实施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形成草原合理利用长效机制,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党支部书记巴特尔说:“从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村建起了养殖合作社,把每家每户村民的土牛纳入合作社进行品种改良,并集中托养,通过机械化精准养殖,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达到保护草原生态的目的。”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是新疆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州自然资源局积极开展艾比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前期研究,严格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利用,强化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保障水平,提升艾比湖流域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八月的艾比湖,蓝天映碧水,宽阔的水面上,成群的赤嘴潜鸭及鹈鹕、天鹅在水中游弋,神态悠闲自然。谁能想到眼前生机盎然的艾比湖湿地,过去黄沙肆虐,全年浮尘天气达到112天。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加·童格力克回忆道:“以前环境比较差,黄沙浮尘让人看不清路,巡护工作很困难。”
为确保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免受干扰和破坏,多年来,博州开展一系列艾比湖湿地生态修复措施,通过实施禁牧、生态移民、打击盗挖盗采、植被恢复等措施,全力恢复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加·童格力克说:“在检查巡护中如果发现破坏、非法入侵等痕迹,我会及时上报,并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绘图,今后着重巡查。”
保护区还进行了水系联通工程,安装了喷灌设施,人工种植了红柳、碱蓬草、梭梭等植被。
经过修复,艾比湖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湖水面积恢复并稳定在500至60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马鹿、鹅喉羚、狼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所恢复,胡杨、梭梭、柽柳等野生植物也日趋繁茂。据统计,保护区现有野生植物66科281属579种。其中,鸟类种类从2000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的111种增加到267种,观测鸟类总量超过200万只。
为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我州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积极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工作,计划今年继续申报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在矿业权出让、延续等审批中明确矿业权人落实绿色开采要求,依托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指导绿色矿山建设。
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遵循以水定地、生态优先原则,合理有序开发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度高等特征的耕地,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住粮食安全底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我州积极作为,统筹发展与保护,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美丽博州建设为统领,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博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