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身边·匠人 | 那生:妙手丹青绘边疆
见到那生时,他正站在画架旁全神贯注地舞动着手中的画笔,随着笔的行进,画像中原先淡褪的色彩又重新变得明亮鲜艳。
那生正在绘画。
从懵懂少年至今,千余件绘画作品见证了那生的成长。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孜孜不倦,苦心臆造匠心独运,踏实奋进笔耕不辍,数年坚持,终有成果。如今,他是博州乃至全疆美术界画家的突出代表,是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协会理事。
从热爱到理想
那生对绘画的热爱,始于孩提时代。大约8岁那年,他在翻阅书籍时,看到画册便移不开视线,它们像路灯一样指引他走向绘画殿堂,于是他开始模仿绘制形态各异的图案。
那生在办公室看书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生对绘画的兴趣日益浓厚,亲戚朋友纷纷夸赞他画得好,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校园黑板报的主办者。
13岁那年,那生带着作品《理想》参加自治州绘画比赛,获得一等奖。后来,他的作品陆续刊登在《新疆日报》《博尔塔拉报》等报纸上,媒体的肯定让他与绘画的缘分更加深厚。他保留了一份《博尔塔拉报》,上面刊登着他的绘画作品《两匹快马》。画中有一辆摩托车和一匹马,画风简洁,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牧民生活的变化。他说:“这是我结合时代主题构思并绘制的一幅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那生和家人整理旧时的绘画作品。
20世纪80年代初,那生先后到新疆艺术学校、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学习之余,他会到室外写生,一坐就是一天,一坚持就是两年。每日完成几十幅速写,学贵有恒,他的绘画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也引起了学校专业课老师的关注。老师常常把他带到家里进行一对一教学。
速写。受访者本人提供
求学期间,因天赋过人,那生考进博州文工团,成为当时我州唯一从事舞台设计和布景绘制的工作人员。舞台背景不是演出的焦点,却是最美的陪衬。那些年,只要有演出,他便夜以继日作画,结合演出主题构思绘制内容,画满整片布景。
每个演出的晚上,当月挂在天的一边,那生都会反复斟酌,观察舞台背景画能否为演出锦上添花……
创作来源于生活
那生的办公室摆满了油画作品,以写实作品居多,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哲理。
2002年,那生成为博州书画院一名专业画家后,便随身携带速写本、两支笔“闯天下”。
那生的画板。
这一年冬天,那生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结合所感所悟创作的《母子》《安宁》等作品,获得业内人士广泛好评,并在自治区首届油画展览海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他首次参加自治区级展览。
那生尽可能多出去写生,调查了解,搜集素材。作品《憧憬》是他比较典型的写实作品。
《憧憬》。受访者本人提供
“我和这幅画里的年轻人聊了很久,他很幽默。”那生指着一幅油画说道,画中的4名年轻人在厂区内忙于制作和打包皮料。画里画外,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都说心态阳光的人,满眼都是正能量。2009年,那生到阿拉山口采访,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一眼就看到几名有说有笑的年轻人。交谈中,年轻人道出了生活的不易,但仍保持着微笑,勇敢面对生活,自力更生,这深深打动了他。
那生有了创作灵感,他总结观察和感悟,把无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都流露到笔下的油画作品中。
《冰雪傲骨》。受访者本人提供
那生的办公室还有很多以“马”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雪傲骨》,画中的白马雄骏、矫健、轻疾,生机勃勃,挺立在冰雪之中,面容肃穆,眺望远方,无所畏惧,就像抗日战士。2015年,这件作品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不能忘却的历史’主题油画作品展》,展览汇聚了优秀美术创作以及美术馆经典藏品。他说:“作品能够成功入选参展,对于我而言,是一种肯定。”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5年起,那生先后成为博州美术书法家协会主席、州书画院院长、新疆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作品陆续参加国家、自治区的展览。
作为中国美协会员,那生有机会看到来自全疆各地的绘画作品。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包括他本人在内,报送的作品题材较为单一,创作模式趋同。他说:“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
那生与同事交流绘画作品。
2010年,那生作为第一批新疆艺术骨干派往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刚到学校,他再次遇到“思考许久”的问题,对很多艺术大家的作品似懂非懂。
重庆是个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的城市,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展览,包括绘画艺术展览。那生在上课之余,经常找机会和名家畅谈绘画思路、创作心得,也常常奔波于欣赏各类画展,积累经验,对美术创作从实践到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在这里,他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便把重点放在了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上,着力于强化“文化润疆”中“润”的功夫。
夜幕降临,那生仍在工作室绘画。
那生坚持作品从生活中来的原则,在娴熟的创作技巧上,做到了心手相应,气力相合,摒弃华艳,唯取真淳,传达出新时代主题,表达了最深切的感受,富有正能量。他频出佳作,数十件作品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刊物发表,其中5件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3件作品获得自治区专业美术作品展览等级奖。
让那生自豪的,还有挂在新疆人民大会堂博州厅的油画《盛夏赛里木湖》。2017年,那生接到这个重要任务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用一周时间完成这幅宽8米、高3米的作品,描绘出了赛里木湖的雄旷和迷人的草原,一见便让人心神荡漾。
《盛夏赛里木湖》。受访者本人提供
那生说:“一幅好画,需要好的题材,也需要精雕细琢。”为了画好油画,他对画中主体的比例、动态、结构、颜色的把握、笔法的使用,都会进行研究。
一份光荣的事业
2012年以来,那生在创作的同时,把更多时间放在发展我州书画事业上。
那生坚持文化下乡,每年举办流动书画展览40余场次,操办了“‘喜迎二十大’美术书法作品展”“博州‘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征程’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大型展览,引进“湖北全省画院乡村振兴主题优秀作品展”等文化盛典。
当参展群众在一幅幅励志、抒怀的书画作品前,驻足端详、仔细品评时,那生觉得自己没白忙活。
那生与同事交流工作。
博州书画院副院长李九生说:“那生老师心怀书画事业,优化展陈细节,做好征集工作,不断丰富书画院展示内容,通过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元素,让文化活起来,讲好博州故事,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喜爱和赞扬。”
那生还十分注重培养本土绘画人才,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邀请专家来博州授课,创办绘画工作室,加强画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多年来,培养了几十名基层画家、业余爱好者成为专业画家,加入博州美协。
虽然,那生忙着发展博州书画事业,但从未放下自己的专业。他的手机、电脑里几乎全是创作素材。他说:“等退休了,我会继续创作,一刻也不会停下……”
文:库来西、于苏甫·艾尼
未署名图片:于苏甫·艾尼、楠登
视频拍摄:于苏甫·艾尼、楠登
视频剪辑:阿衣多斯·赛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