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聚众智 献良策 谱新篇
——代表、委员心声殷琦代表:加强园区管理 优化服务举措
博乐边合区五台工业园区(湖北工业园)已建成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核心区20平方公里,园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机关事务、为企业服务等工作,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综合执法、规划建设等职能均归并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
建议:一是明确园区规划范围,协调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在勘界范围内行使国土、环保等管理权限。二是规范园区土地管理。州、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共商,做好项目用地申报、出让等工作。博乐市、精河县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结合园区项目建设需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三是明确园区行政审批权限。建立充分授权或全权委托下的园区封闭运营管理机制,由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统一行使辖区内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四是探索联合执法。州、县(市)综合执法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原则,减少督查检查重复且频次较多问题。
石立军代表:废旧地膜回收需纳入补贴
地膜覆盖技术是农作物增温保墒、提高单产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地膜在土壤中很难降解,也给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增加了难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提高,土地大部分以流转和整合形式由承包者经营,考虑废旧地膜回收机械成本高、土地承包年限短等短板,承包人对废旧地膜回收机械购置及参与废旧地膜回收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
建议:由州级层面统筹,制定出台具体操作办法。一是将废旧地膜回收作业列入农机作业范围之内,每实施一亩残膜回收作业、经验收合格后补贴30元,剩余部分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由种植户进行补缴。二是在承包时每亩地预交废旧地膜回收金50元,明确农膜使用者必须承担回收责任,并结合农业灌溉用水、用电制度制定措施,对拒不履行回收责任的,按照相关法律进行立案调查并暂停享受各类农业补贴惠民政策的资格。
戴旭升代表:引入金融“活水”支持枸杞产业
精河枸杞先后荣获“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荣誉。目前,精河枸杞种植面积达10.31万亩,精河枸杞产业成为博州独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列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但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已成为制约枸杞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议:协调担保公司和各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精河枸杞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开展枸杞种植贷款和鲜果采收贷款,由金融机构参照棉花等作物,按照每亩不低于3000元开展枸杞种植和鲜果采收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杞农种植积极性。
二是保障企业枸杞收购资金。完善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采取不动产、仓储产品、应收账款等方式质押贷款和订单融资,为企业融资增信。由州财政、国资委等部门牵头设立产业基金,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路新红委员:多措并举 协同育人
去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我州要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奠定基础。
建议:州教育部门要及时跟进指导、协调学校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列入本级教育行政干部、校(园)长及教师的培训研修体系。学校要将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和工作体系,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各级政府将协同育人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中,明确各职能部门协同育人职责,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建立“上下联动”管理体系。支持博州开放大学、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推动各类教育基地向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促进资源共享。家长要强化“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
汪澎委员:建强医卫队伍 提升服务能力
博州医疗卫生队伍存在专业服务能力不高、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难、专业人员分布不均衡、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负担重的情况。
建议: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医院等级标准合理设置编制。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备案制管理,放宽人才引进条件。二、建议采取“医院薪资+政府财政补助”、职称晋升的方式稳住人才。从解决职业身份入手,解决待遇问题,优化村医队伍。三、建议试点高薪聘请州内外、疆内外有经验的医院高级管理人才到二级及以上医院任职。用好湖北援博医生资源,帮助我州培养骨干人才和学科队伍。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加大对高学历毕业生的招聘力度,适当放宽基层卫生人员招考条件,对亟需人才实施带编引进。四、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制度,调动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持续实施“银龄”工程,鼓励返聘本地“银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压力。
司国惠委员:打造“博温赛”品牌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博温赛”区域是博州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国家级A级景区27个、星级宾馆16个、旅行社21个。
近年来,“博温赛”区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显现,迎来蓄势聚能、大有可为的黄金期。
建议:一是强化县域统筹、产业提级管理、资源提级调配,推动县市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构建博州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二是丰富康养旅游产品供给,充分挖掘赛里木湖绝美风光,温泉县地热、冰雪、蒙医药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推进酒店民宿、特色街区、民俗村寨等项目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三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文物和文化资源融入景区,大力发展文化业态,推动旅游消费升级。四是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培育“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森林康养、避暑康养”业态。五是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冰雪旅游与冰雪运动等融合发展。六是实施品牌打造工程,提升全州文旅康养知名度和吸引力。
(本版文字整理:记者曹轶广、杨龙、段吉祥;本版图片:记者于苏甫·艾尼、楠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