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高坝传奇大石峡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巍巍天山西端,库玛拉克河流经的山谷间,一尊247米的“巨人”即将苏醒。8月9日,“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团走进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这座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即将于9月下闸蓄水。2026年,全面完工的这一大国重器将缓解下游800余万亩灌区春旱困境,并以清洁电能点亮南疆万家灯火。
蓄水在即 诸多难题破解“倒计时”
“下闸蓄水是工程建设的里程碑节点,有望比原计划工期提早一个月完成。”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大石峡项目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峰斌介绍,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利部首批12个PPP试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总投资89.97亿元人民币。自2019年11月开工建设,经过5年多的奋战,如今施工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大石峡水利枢纽大坝坝体斜坡上,顶端三分之一的区域仍在紧张施工。记者 康颢严摄
峡谷间,高247米、总斜长逾310米的坝体斜坡上,顶端三分之一的区域仍在紧张施工,一车车混凝土顺着溜槽倾斜而下,远看如蚂蚁般大小的工人们来回巡检着浇筑情况。这座相当于80层楼高的混凝土“巨人”,坝体填筑量达1890万立方米,可填满7000多个标准泳池,其11.7亿立方米的水库总库容,更是相当于6个天山天池的蓄水量。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周黎勇介绍,年均径流量48.79亿立方米的库玛拉克河,是阿克苏河的源流之一,也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来水水源,径流主要由冰川融水构成。此前,因没有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库玛拉克河下游800余万亩灌区、天然胡杨林面临着季节性缺水的困境,汛期流域内又面临洪涝灾害,水库调蓄可大大改善“春旱、夏涝、秋缺、冬枯”的局面。
大石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每年将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同时缓解灌区春秋灌缺水问题,提升农田、果林灌溉保证率,助力丰产增收,并使下游河道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有效应对洪涝灾害。
挑战极限 创造更多成功经验
5年多建设期内,项目施工面对干燥高温、大风沙尘、昼夜温差大的恶劣环境,不仅要想方设法解决地形地质、自然气候、环境“三复杂”难题,还要挑战高坝、高边坡、高地震烈度、高泄洪流速、高挖填强度的“五高”极端条件,施工难度巨大。
大石峡水利枢纽水电站的引水发电洞正在安装拦污栅。记者 康颢严摄
“我们有挑战极限的底气。”王峰斌解释,大石峡项目公司建设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智慧管理云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应用智能化管控系统,通过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装备、全过程的质量检控、无死角的安全管控,采用坝料精细化开采加工、物联网运输定位和无人碾压机群协同作业,实现大坝沉降率仅为0.29%,远低于设计标准。
2024年12月,高247米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大坝完成填筑封顶,较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节点目标,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新高度,更创造出高坝建设新速度。
“大石峡工程的多项技术突破,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技术应用经验。”王峰斌表示,工程建设期间,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河海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进行了3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攻克了道道施工难关,其中部分成功经验已在国内相似施工条件的工程上开展应用。
数字赋能 智慧水电站未来可期
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预计于2026年10月全面完工,除坝体主体施工外,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也紧锣密鼓开展着。走进水电站厂房施工现场可以看到,直径约8米的1号机组转子已完成吊装,工人们正在基坑内进行轴线检查。
大石峡水利枢纽水电站厂房内直径约8米的1号机组转子已完成吊装。记者 康颢严摄
“水电站共三台机组,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预计明年7月至8月陆续启动发电。”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安装公司大石峡Ⅲ标项目部总工程师张存荣介绍,机组安装运行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步”。当前,水电站厂房已封顶,保障机组安装调试的适宜环境,完善的可视化监控系统保障着施工现场安全,项目部将抢抓工期早日实现投产发电。
走进大石峡项目公司信息中心,工程智慧管理云平台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从工程建设管理到水资源科学调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久的将来,这个“智慧大脑”不仅能根据气象、水文等实时数据,预演防洪方案、动态调控水库库容,还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构建起大坝运行健康监测网络,并打造数字化全流程管控的智慧水电站。
展望2026年,当水电站机组轰鸣转动,年均18.9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将满足南疆60余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当水库泄洪闸精准起落,塔里木河河畔新生的胡杨林,将与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薄皮核桃一同见证,高坝传奇如何书写生态与发展的双赢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