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政企双向奔赴 发展同频共振——“疆企·主席面对面”的协商之道
【民主视线】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艳芳
政协“搭台”、企业“出题”、政府“答卷”。
自治区政府与自治区政协联合打造的“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作为高规格政企沟通平台,以常态化深度协商打通政企对接“堵点”,历经两年多实践探索,广受好评。从首次48家企业、商会及协会参与,到如今550多家踊跃报名,参与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扩大,已成为具有新疆特色的协商履职品牌。
企业家声音直达决策层
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五次“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围绕“培育和壮大企业健康发展,助力提升首府经济综合实力”主题,企业家们的建言切中要害,政企互动高效务实。
自治区政协委员、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柯翱呼吁编制首府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建设规划,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党委书记王曼建议加快乌鲁木齐门户枢纽建设、发展临空经济产业……这些来自经济发展一线的声音,当场就得到了回应。
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安排有关部门单位,将企业合理化建议“应收尽收”,妥善解决企业诉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逐一回应企业和委员的建议。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市长牙合甫·排都拉明确表示,将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深入研究落实,充分吸纳相关意见建议。
这次最新政企对话,生动诠释了“疆企·主席面对面”这一平台的活力。
回溯平台起步,2022年12月,自治区政府与自治区政协首次联合主办“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48家在疆企业和商会协会代表与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围坐一堂,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提振企业信心,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主题畅所欲言。此次座谈会打破传统政企交流模式,让企业家的声音直达决策层,共收集到强化财税金融扶持等9类28项意见建议。
高规格、广覆盖、深互动,这是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每一次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倾听市场声音,对企业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拍板,需研究的限期答复,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回音。参会企业中,既有行业知名企业,也有中小企业,都能表达发展诉求、争取支持机会,共同参与自治区涉企政策制定。这一平台常态化搭建起政企交流“连心桥”,开通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直通车”,有效集聚各界智慧与力量,助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
2024年10月,第四次“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围绕“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南疆发展”主题召开,采用“1个主会场+9个分会场”形式,550余家企业的近千名企业家代表、各级政协委员参与其中,企业家代表与自治区政府领导、南疆五地州政府(行署)和兵团4个师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协商,围绕南疆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这次会议氛围热烈、交流充分,经梳理、汇总、归纳,形成6个方面75条需自治区层面协调解决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得到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性制定193条落实措施,充分彰显了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制度优势。
承诺的事项都能够落地
提出的建议能被重视,反映的问题有人解决,这是企业家的期望,也是“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始终坚守的原则。
首次座谈会后,自治区政府迅速明确12个牵头部门和21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细化为77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这种“收集—梳理—分解—落实”的工作机制,在五次实践中持续完善,成为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第三次“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民营企业家代表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等诉求,已转化为80条具体措施,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第四次座谈会上,针对南疆发展的建议,大部分被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地州市吸收采纳,成为促进南疆经济腾飞的实际举措。
数据彰显成效。五次座谈会收到企业提出的36个方面400余条意见建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制定了716条针对性措施,目前90%以上得到落实。首次座谈会企业反映的“审批流程繁琐”问题,推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深入实施最大程度函告审核、最快速度并联审批、最优限度容缺受理,大幅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助推新疆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帮助众多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为防止协商成果“悬空”,平台建立了跟踪落实机制,明确各承办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自治区政府跟踪督促,定期向疆企代表反馈办理进展,自治区政协将落实情况纳入民主监督,让企业切实看到工作进度与实际成效,有力保证协商成果掷地有声。
“每次来参会,我们都带着问题和建议,也总能带着明确的回应和解决方向回去。”作为连续五次参会的资深代表,自治区政协常委、新疆每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凯深有感触。这也是参会企业家共同的感受:说的话有人听,提的问题有回音,承诺的事项能落地,让大家更有底气扎根新疆、安心发展。
将协商触角延伸至基层
“疆企·主席面对面”这一平台的生命力,源于制度化建设的持续深化。
座谈会召开前,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政协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中心工作,围绕企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心选题,将协商议题纳入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会前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广泛收集意见,为座谈会积累一手资料;会后跟踪问效,强化协商成果转化。经过两年多实践,已形成“选题—调研—协商—落实—反馈”闭环机制。
2022年出台的《“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对议题遴选、参会对象确定、协商成果跟踪转化等环节进行规范,以制度形式将这一特色履职品牌固定下来,为将政协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坚实保障。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促进南疆发展,从壮大民营经济到提升首府经济实力,每一次座谈会都紧密贴合新疆发展需求。“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已成为建立健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制度、程序、机制的生动实践。
如今,这一品牌的辐射效应不断扩大: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共同建立“企业·市长面对面”政企零距离沟通协商机制,2024年召开两场协商座谈会,推动50余个问题解决;“伊企·州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拓宽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府与企业的对话渠道,将企业的“困难清单”变为“幸福清单”。各地纷纷建立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企业家面对面协商机制,将协商触角延伸至基层。
“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高江淮表示,这一平台最珍贵的价值,在于让企业家从“政策旁观者”变为“决策参与者”,让政策更贴合市场需求、更精准对接企业期盼。政府当好“护航员”,企业做好“建设者”,政企同心、双向发力,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