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以百姓食堂、集体婚礼、孝老文化、道德积分、乡里中心为抓手,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推进和美乡村 建设文明家园”为契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促进乡风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百姓食堂”促文明
“把婚宴放在‘百姓食堂’办,亲戚朋友来得方便、吃得舒服,不仅场面喜庆热闹,还能节约不少钱。”日前,说起自己前段时间举办的婚宴,家住洛阳市新安县南李村镇懈寺村的李伟伟感触颇多。
近年来,为节约群众办事费用,提倡婚事新办简办新风,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洛阳市指导各村镇创新建设“百姓食堂”,为群众提供便利,并鼓励各地还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村民在“百姓食堂”举办婚丧嫁娶宴席,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陋习,进一步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让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在偃师区大口镇引礼寨村“百姓食堂”,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只需300元,就能在此解决一日三餐问题;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百姓食堂”规定,五服以外的亲戚随礼不得超过100元,婚车不得超过6辆,喜事宴席不得超过20桌,每桌价格在260元以下;在宜阳县香鹿山镇香泉村“百姓食堂”,举办包桌、彩礼、烟酒等符合村规民约的宴席,就能在免费使用婚礼场地等诸多优惠待遇中任选其一……
如今,省钱、方便又安全的“百姓食堂”已在洛阳广大农村地区得到广泛认可,不仅让村里形成了少办大事、精简随礼的良好风气,也带动了周边村子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营造了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
“集体婚礼”树新风
今年9月28日,一场青年集体婚礼在洛阳市栾川县北乡村“铁路小镇”举行,33对新人走上红毯,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33对新人均有一方来自国铁集团郑州局,他们有的是火车司机,有的是车站值班员,有的是线路工。在现场,大家共同宣誓,抵制高价彩礼,为爱“轻装减负”,共筑和谐家庭。
为倡导婚事新办,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洛阳市已经连续3年在新安、宜阳、洛宁等县区举办数十场集体婚礼让新婚甜蜜与家国情怀共振,引导广大青年成为婚俗新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这些集体婚礼形式不同、地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面向辖区所有婚龄青年发布公告,对参加集体婚礼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免费的婚纱、妆造、纪念品,免费的婚礼现场布置、婚礼流程指导、接待来宾、文艺演出、婚礼跟拍等服务,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担任“特邀嘉宾”和“证婚人”一起现场送上祝福。
婚礼折射着社会的风尚潮流、时代的价值取向,举办集体婚礼不仅是对新人们百年之好的集体见证,更是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的生动实践。如今的洛阳市,集体婚礼已经成为国庆、七夕等重要时间节点必然开展的重大活动,越来越受到新人们的推崇。
“孝老文化”助和谐
“‘月薪’100元,一季度一发,这是社区对老人的关爱,大家特别感激。”近日,在洛阳市宜阳县兴宜街道解放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6岁的张成道拿着刚领到的300元“老年补助金”开心地说。
解放路社区自2000年起,每月都会拿出一定数额的集体经济资金作为“孝善基金”,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老年补助金”,其中60岁至80岁的老人每月100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120元。同时,还推出“补贴金送到家”“上门养老认证”等方式,将这一好事办实,鼓励更多人加入爱老、敬老队伍。
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推行“孝善基金+孝老节”助老新模式,在洛阳市部分村镇,老人的子女只要每月缴纳100至500元不等的赡养费,“孝善基金”就会按比例配套补贴,补贴资金一半由政府拨付,一半来自集体收入或社会募捐。此外,洛阳市还依托重阳节、冬至、元旦等时段举办孝老节,活动内容从最初的文艺表演,逐渐丰富为孝顺儿女为老人梳头、孝顺孙辈被老人洗脚,共享“饺子宴”、共赏文艺表演、表彰模范典型等,逐渐成为全市老人必过的一个节日。
如今,“孝善基金+孝老节”助老新模式,不仅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打下基础,也带动农村群众形成孝老爱老的新风尚。
“道德积分”巧治理
“上台领奖,全家骄傲;上了‘黑榜’,在全村丢人。正反一对比,大家的积极性就起来了。”近日,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延歌打开微信小程序,介绍村民们的“道德积分”情况。
狮子庙镇数字积分管理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每个家庭享有100分的基础分,围绕孝老爱亲、重教尚文、热心村务、诚实守信等内容,谁家做得好即可加分,做得不好就会减分,待年终排名时,积分排名前10的家庭可获得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而积分不足60分的家庭,则会登上“黑榜”公示。
此外,该镇还依托微信小程序,将注册登记、政策宣传、申报加分、审核认定、排名曝光和奖励兑现从线下移至线上,对积分情况进行实时公开、排名。截至目前,“道德积分超市”微信小程序在栾川县15个乡镇214个村全面推广应用,累计8万余户群众申报纳入积分制管理,每日用户活跃量超过80%。
近年来,洛阳结合农村实际,探索以积分制管理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在全市部分村镇试点推行“道德积分”管理模式,通过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等方式,调动村民群众参与到最美庭院打造、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活动中来,形成“家家争积分、人人当模范”的浓厚氛围,村民文明生活习惯悄然转变,全民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乡里中心”造幸福
走进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刘沟社区乡里中心,便民超市、集体卫生室、快递接收点、理发室、大食堂等便民业态一应俱全,农产品展示中心、共享直播间成为乡村电商孵化器,带动乡村线上产业发展。
洛阳坚持以“乡里中心”为载体,整合便民服务、文明实践、技能培训、日间照料、托幼、卫生健康、农村综合服务等7项基本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增加电商直播、旅游服务等特色服务,构建“7+N”服务体系。
在嵩县闫庄镇店上村,乡里中心升级服务功能,设置产业发展中心和金融服务站,让养殖户足不出村就能接受培训、办理贷款;在宜阳张坞镇竹溪村,由废旧小学改建而来的乡里中心,集“一站式”办公、托幼服务、商超物流、农产品展示、电商直播和党员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每日人气十足……
去年以来,洛阳市统筹各类资源,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建设一核多元、一体多能的乡里中心,融合精神文明创建、“五星”支部创建、“三化三融合”理念,整合便民服务、文明实践、技能培训、日间照料、托幼、卫生健康、农村综合服务等7项基本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乡里乡亲的能力,把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截至目前,洛阳市共建各类文化合作社1200余个,社员4万余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1万余场,惠及群众150余万人,建成乡里中心2136个,实现符合条件的全覆盖。(来源:洛阳市委宣传部 作者:刘嘉仪 古晓花)
(责编:黄莎、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