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定吉格村从“泥泞路”到“幸福家”

工人在产业园食品加工企业加工月饼。 (资料图)
□ 记者 孜丽亚尔·居来提
9月23日,博乐市青得里镇定吉格村的巷道里,微风拂过,波斯菊、虞美人竞相绽放。
村民阿吉古丽·买合苏提提着刚买的蔬菜,脚步轻快地走向不远处的小微产业园——再过半小时,她就要到博州满收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上班,“从家过条马路就到工厂,很方便!”阿吉古丽说。
从土坯房到白墙黛瓦,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富民”,从邻里疏离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定吉格村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每一位村民的笑容里,都藏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期许。
基础设施焕新颜
“下雨天再也不用踩泥巴了!”71岁的村民努尔·依明站在自家院门口,指着门前的柏油路感慨。他家的院落收拾得整洁有序,一半区域搭着鸽舍,另一半种着果树和花草,新搭的葡萄架下摆着桌椅。
20年前,定吉格村还是另一番模样:土路坑洼不平,下雨后满是积水和泥坑,村民出门要穿胶鞋;家家户户用旱厕,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在电线杆上,既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定吉格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语气里满是自豪。
“以前院子里乱糟糟的,现在收拾干净了,坐在葡萄架下喝茶都舒心!”努尔·依明笑着说,他养殖的近500羽肉鸽年纯收入达5万元,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村里改善环境、支持庭院经济发展的好政策。
近年来,在州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下水管道接入博乐市城市主管网,村民再也不用为排水发愁;弱电全部入地,巷道上空变得清爽整洁;全村道路实现100%硬化,连入户路都修到了家门口;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供暖系统齐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村民也主动加入到环境整治中,自主粉刷大门,对庭院进行升级改造,有的种上花草,有的搭起葡萄架。
产业富民强根基
“以前我在博乐市区餐馆打工,每天天不亮就要赶公交车,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孩子没人管,老人也顾不上。”阿吉古丽一边在满收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揉面,一边跟记者聊起过去的日子。
今年年初,她看到村里产业园的招工信息,立刻报了名,“现在每天10时上班,18时下班,步行5分钟就到家,每月能挣3500元,还能照顾孩子,太满足了!”阿吉古丽说。
阿吉古丽口中的“产业园”,是定吉格村2018年8月改建而成的小微产业园。
“当时村里有个闲置的木材加工厂,我们想着,与其让场地荒着,不如改成产业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西尔娜依说。如今,产业园已吸引17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涵盖食品加工、服装制作等领域,吸纳本村及周边村近15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均月收入超2500元。
定吉格村还把“区位优势”变成“增收优势”。今年,村里组织村民将2000余亩耕地以每亩1500余元的价格对外承包,闲下来的村民或进产业园上班,或发展庭院经济。
在村党总支的引导下,定吉格村的庭院经济“多点开花”,140余户村民种植白葡萄,6户开办农家乐。
在村民肉孜·阿洪家的庭院里,新建的葡萄架爬满藤蔓,架下摆着盖着碎花桌布的桌子,旁边的小商店里,饮料、零食、日用品摆放整齐。
“要是没有村里帮忙,我现在还走不出来呢。”肉孜·阿洪眼眶有些湿润,几年前儿子意外离世,他一度郁郁寡欢,“村干部帮我拆了土炕、修了户厕、配齐家电,还帮我开了商店。去年我种的葡萄卖了近2000元,今年又帮我联系了订单。”
“我们村人均耕地少,但距离市区近、家家有庭院,用好这些条件,既能美乡村,还能富口袋。”西尔娜依说。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15.3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3万元,就业率超95%。
民族团结暖人心
“肉孜大哥,你家的葡萄该浇水了,我帮你拉水管!”午后,村民张长春路过肉孜·阿洪家的庭院,主动停下脚步。肉孜·阿洪笑着应道:“好啊,等会儿我给你拿串刚摘的葡萄!”这样的邻里互助的生动场景,在定吉格村随处可见。
70年前,定吉格村多民族村民虽同住一村,却因语言、生活习惯差异,往来多是“点头之交”。如今,“民族团结一家亲”早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点滴。
“以前农闲时没地方去,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可多了!”村民吐达洪说。如今,手绘墙上画着中华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朱兴家的“文化大院”里,秧歌、麦西来甫常一起上演;曹景顺家的国学讲堂和红领巾小课堂,让孩子们在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故事中增进文化认同。
2024年,定吉格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西尔娜依说。
夕阳西下,小微产业园的工人陆续下班,巷道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肉孜·阿洪的商店亮起灯,努尔·依明在鸽舍里为鸽子添食。炊烟袅袅中,麦香、烤肉香、花香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生活幸福”的乡村全面振兴图景。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让定吉格村成为‘城市后花园’。”西尔娜依望着远处,眼神坚定。
七十年风雨兼程,定吉格村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团结、振兴、幸福”的答卷,正被书写得越来越厚、越来越暖。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