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中国农民丰收节】温泉县:沃野千重色
□ 记者 吉·布曾 通讯员 马玉花 田笑笑 孟俊 吴雨恒 乔格曼德
金秋时节,温泉县各地硕果累累,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乡间小道上欢声笑语不断,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同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
葵壳变成“黄金料” 菌丝种出致富路
初秋时节,温泉县塔秀乡万宝永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下种植区内,种植户马万宝轻轻揭开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塑料膜,土缝中隐约可见白色绒丝,他说:“这是羊肚菌菌丝开始生长的迹象,待到明年4月,这些‘雪绒花’便能破土而出,成为羊肚菌。”
进入合作社,工作人员忙碌地将刚封口的营养袋一筐筐搬上运输车。这些看似普通的褐色袋子,蕴藏着马万宝耗时4年研发的“绿色密码”。
塔秀乡作为食葵种植乡,每年秋收后都会剩下大量葵壳边角料。看着这些被当作垃圾丢弃的物料,马万宝心中萌生念头:“这些边角料扔掉太可惜,能不能当羊肚菌的‘饲料’?”带着这一想法,他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试验,从基质配比的微调到灭菌工艺的优化,历经数十次尝试后,终于将昔日的“废弃物”葵壳,转化为培育羊肚菌的“营养源”。
如今,这项技术已拓展至羊肚菌、黑木耳、杨树菇、珍珠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构建了“葵壳——菌袋——菌渣——还田”的生态循环体系。合作社在林下和大棚种植方面同步推进,曾被视作“无用边角料”的葵壳逐渐蜕变为“滋养者”,以全新姿态回归大地,结出乡村全面振兴的丰硕果实。
万余亩“金瓜”喜丰收
近日,塔秀乡万余亩籽用西葫芦迎来集中采收期,金黄饱满的“金瓜”铺满田间地头,与穿梭作业的农机、笑意盈盈的农户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脱籽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拾瓜、破碎、筛籽、装袋等工序一气呵成。这些饱满的西葫芦籽被装入运输车辆,送往晾晒场地进行后续处理。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忙碌的身影,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作为当地特色农作物,籽用西葫芦凭借“低成本、易管理、高适配”的优势,成为农户增收的“金钥匙”。当地还通过“以牧助农”的方法——采收前期引导羊群进入种植地,被踩踏后的瓜叶经日晒加速枯萎,有效缩短了采收周期,采收后剥离的葫芦皮、瓜秧等废弃物,既能还田作肥料,又能出售给养殖户作为牛羊饲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共赢。
“今年,瓜籽粒大饱满、光泽度好,亩产达200公斤,收购价也很可观,又是一个丰收年。”塔秀乡奎屯布勒格村种植户范守荣说。
金秋的丰收图景,不仅承载着农户的希望,更彰显着温泉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步伐。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