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乐”教育润校园

阅读

借阅书籍
□ 记者 孜丽亚尔·居来提 阿曼·景克斯
9月3日,精河县第一小学民族舞社团教室内,悠扬音乐萦绕耳畔。三年级(2)班学生莎依芭·沙拉依丁身着艳丽舞裙,与小伙伴相互提醒动作要领,裙摆转动间,一张张稚嫩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每天都盼着来跳舞!”她说。
这所始建于1907年的百年老校,以“五乐”素质教育为抓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乐学、乐立、乐群、乐美、乐健”的理念融入校园每个角落,绘就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
乐学:课堂里的家国情怀
“同学们,计算枸杞年收入时,不仅要算清单价与产量,更要记住这红火产业背后,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成果。”四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以精河枸杞为教学素材,将数学知识与家乡发展故事相结合。
该校深化“大思政课”理念,推动思政课程贯穿各学科教学。地理课本的习题中,帕米尔高原戍边英雄拉齐尼·巴依塔一家三代的故事,让学生读懂“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英语课上,通过对比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历史与当下,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自立自强;劳动课上,伴随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的讲述,“忆苦思甜”不再是抽象口号。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乐立:生活中的文化交融
校园种植园里,35块“班级责任田”硕果满枝。学生挽起衣袖,分工采摘成熟的南瓜、萝卜,清理田间落叶,微凉秋风中,满是丰收的欢笑声。“春天种下的小苗,现在长成了白菜,终于懂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意思。”六年级学生擦去额头的汗,将刚拔起的白菜塞进竹篮。
种植园旁的24节气长廊里,“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的谚语牌格外醒目,学生在劳作中读懂古代农耕智慧;烹饪基地内,奶茶香气袅袅升腾——新疆本地奶源与南方茶叶的碰撞,成了课堂上最生动的教材。老师从奶茶讲起,聊到古代“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再到茶马古道上驼铃悠扬的商旅故事,最后延伸至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北方游牧文化与南方农耕文明的交融共生”。
此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长廊、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师生们驻足观看历史图片、聆听文化故事,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厚重与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
乐群:交往中的手足情深
“这是我给武汉小伙伴写的第四封信,我跟她分享了枸杞丰收的场景!”六年级(5)班学生孙正懿的信纸上画满了精河的风景。自2018年与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以来,两校学生已完成24次书信往来。
该校以“八个一”融情心相连行动为载体,让“学一学、写一写、读一读、画一画”等活动成为各族学生交往的纽带。43名少先队员赴武汉参加“红领巾心向党·石榴籽一家亲”研学夏令营,178名师生走进精河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80名学生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实践体验……从校内到校外,从书信往来至研学互动,“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群体”的融情效应持续发酵,各族学子在相互帮助中手足相亲。
乐美:艺术里的文化传承
当日下午,“兰亭社”书法教室内,墨香四溢。四年级学生手握毛笔,一笔一画临摹汉字,专注的眼神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隔壁的剪纸社团里,六年级学生手中的剪刀不断翻飞,红色纸屑落下,“石榴籽”“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图案渐渐成型。
该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腰鼓、口风琴、武术等25个精品社团,并按年级分层推进,让传统文化“看得见、学得来”。节假日期间,红色诗歌诵读、红色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轮番上演,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在校园里赓续传承,构筑起各族学生的精神家园。
乐健:运动中的活力绽放
阳光大课间,武术社团的动作刚劲有力,各族学生列队锻炼,身影舒展、活力满满;冬日的操场上,滑冰社团的学生脚踩冰鞋,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穿梭滑行……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滑冰)”,该校坚持“健康第一”理念,通过武术、滑冰等特色体育项目,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心理咨询室内,专业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心声,夯实各族学子身心健康根基。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青少年助学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今后,我校将持续深化‘五乐’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精河县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谢苏环说。
百年老校焕新颜,“五乐”教育结硕果。如今的精河县第一小学,课堂有温度、活动有深度、交往有热度,学生在这片沃土上快乐成长,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青春篇章。
(本版摄影:记者孜丽亚尔·居来提)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