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精河县棉田迎来“智囊团”
本报精河讯 (通讯员刘政旋) 8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率领研发团队赴精河县,实地调研棉花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情况,为精河县棉花种业发展“问诊把脉”。
在精河县新疆川绒棉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棉花种植基地,负责人罗雷介绍了基地培育的“川绒棉”——这一陆地棉与长绒棉杂交而成的品种,其“混血棉桃”表现亮眼。单株可结桃12至15个,抗病性强,预计亩产籽棉超450公斤。张献龙实地察看棉桃饱满度,详细询问生长参数后,对该品种予以认可。他建议基地及时组织棉农实地观摩,进一步简化种植技术要点,加快这一优良品种推广。
在托里镇和大河沿子镇的华棉种植实验基地里,试种的华棉701、702两个新品种长势正旺,株型健壮、棉桃饱满,具有高产潜力。张献龙团队仔细查看棉株结铃情况后,认真记录各项关键数据,并重点分析这两个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扎实的科学依据。
大河沿子镇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田整合了最新种植技术,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均执行标准化流程。“专家看过我的棉田后,心里更踏实了。从选种到田间管理,专家把每一步都讲得很清楚。按照标准化技术种植棉花,不仅省心、省力,棉花品质也更好。”棉农马斌说。
“此次调研旨在搭建科研力量与地方需求的对接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精准落地,围绕品种改良、技术优化与推广应用深入交流。”张献龙说,“精河县棉花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关键在于选优品种、用活技术。”
精河县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田雪梅说:“此次专家‘把脉支招’,让精河县棉农信心倍增。后期,我们将常态化邀请专家赴田间地头指导,让科研力量深度赋能精河县棉花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