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他在阿拉山口传递“疆味”
马军(左)和厨师长沟通菜品。 (记者齐丽格尔 摄)
□ 记者 齐丽格尔 实习记者 王静 实习生 索玲克
7月22日午时,油花飞溅的灶台前,33岁的马军正娴熟地抻着金黄色的拉面。
这份浸润着枸杞原浆的特色拌面,如今已成为阿拉山口市餐饮名片之一——连初来乍到的游客都知道,想尝地道新疆味,得找“疆来客”。
时间倒回2008年,16岁的马军在霍尔果斯市一家餐厅当起了学徒。12年间,他从切配工成长为管理20余人的后厨厨师长。“盯着食材验收、把控出餐节奏、处理客诉,这些琐碎教会我餐饮的核心是‘人、菜、流程三位一体’。”马军说。
这段经历被马军视为创业的“厚底子”,锤炼出对味道的偏执:“食客的舌尖骗不了人。”
2023年初,朋友一句“来阿拉山口看看”点燃了马军的创业热情。而这份说干就干、敢闯敢试的冲劲,恰与博州青年的创业精神不谋而合——无论籍贯在何处,扎根一方、用实干铺就前路的年轻人,都值得被看见。
“阿拉山口作为口岸城市,流动人口多、需求大,但‘吃得好、吃得实在’是共通的。我就想开一家店,让本地人吃到正宗的拌面和家常菜,让外来的朋友能‘一站式’品尝正宗新疆味。”马军说。
说干就干。2023年5月,“疆来客”食府一亮相就抓住了食客的胃——以枸杞原浆拌面为招牌,配上大盘鸡、土火锅等传统“硬”菜,再靠“9.9元拌面”的促销活动,迅速攒起超高人气。2024年4月,马军又在食府斜对面开起“疆来客”音乐餐厅,不仅增加了KTV包厢,还把烧烤和野蘑菇芦花鸡、沙煲丸子等家常菜融入其中,让食客边吃边唱更尽兴。同年9月,瞄准年轻群体的“疆来客”阿达西砂锅菜接棒登场,靠着多口味创新砂锅,再次圈粉。
从特色食府到音乐餐厅,再到砂锅店,短短15个月,3家店像串珍珠似的落地山口,不仅串起了马军的创业版图,更把新疆味道酿成了口岸里的烟火招牌。
“每家店味道都很好。”熟客刘阳告诉记者,“中午排队吃饭是常态,偶尔一座难求也正常。”
热闹背后,藏着马军不少咬牙硬扛的日子。首店装修时因手续缺失,马军曾睡在店里吃了半个月泡面,最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解困;开业第五天摔断胳膊,他瞒着家人做完手术后立即返岗。“这些经历让我更懂得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听、多记、多改。”马军说。
每天客流高峰刚过,马军总会钻进前厅,在食客身边唠两句:“咸淡合口不?要不要添碟酸黄瓜解解腻?”遇上客人提意见,他从不急着辩解。“开店哪能怕人提意见?客人肯说,才是把咱当自家人。你看这口岸人来人往的,只要咱的面揉得够筋道,菜炒得够实在,还愁留不住回头客?”
如今,马军的心里已经盘算起第四家店的模样。“再等等,得找个好位置。”他笑着说,眼里的光比灶台上的火苗还亮。
从16岁握起菜刀的学徒,到15个月连开3家店的创业者,马军的故事里,藏着阿拉山口最生动的烟火气。或许前路仍有风雨,但只要灶台的火不灭、手里的面不断,就一定能在这片热土上,烹饪出更多滋味绵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