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阿敦乔鲁遗址,“青铜文明”新时代重放异彩
□ 记者 曹轶广
在温泉县城西侧40多公里处,巍峨的天山西部余脉之间,有一片由无数巨石构成的神秘之地,这便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其发现与发掘荣列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阿敦乔鲁曾是欧亚草原通道上的“十字路口”,遗存见证着往昔的辉煌。如今,博州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踏上新征程,奏响复兴的和谐乐章。
揭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神秘面纱
从温泉县城向西沿博尔塔拉河谷北侧前行40多公里,便到阿拉套山南麓的浅山区域。这里巨石遍布,从山坡底部延至山顶,数量众多,形态各异,仿佛“石头迷宫”,远远望去好似一群奔腾的骏马,当地人称其为“阿敦乔鲁”,即“像马群一样的石头”。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丛德新介绍,1988年,阿敦乔鲁遗址和墓葬就已被发现,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其进行调查。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组成阿敦乔鲁考古项目组开展田野工作。2011年,考古人员开始试发掘;2012年至2013年,对遗址和墓葬进行大面积田野发掘;2014年至2016年,继续对墓葬区发掘、研究。
阿敦乔鲁遗址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考古人员分析遗址基本结构,认定其为一座房屋,房屋外墙南北22米,东西18米,面积近400平方米,门道朝南,形如汉字“凸”。石头围成的遗址内,划分出前后左右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针对石头堆之间的填土与普通土壤不同的情况,考古人员通过浮选检测植物种子成分,判断此地为用火之所。西北和东北是两间半地穴式房子,角落里有一些动物骨骼,经检测,有羊骨骼、鹿角、狗下颌骨,房间里还散落诸如磨盘、磨棒、陶片等石器工具,可判断是古人居住生活的标准房屋。在遗址方圆7公里内,分布着大量岩画。
遗址以南两公里左右,有成片的墓葬,罕见的石板墓、石堆墓、联排墓接连呈现。墓葬从北向南依次排列,共有60多座。北区的石板墓规制整齐、方正,规模较大;南区墓葬与北区不同,呈排列分布,不如北区规整,规模较小。石板墓周围整齐排列着一块块竖起的石板。石板经过精心打磨和切割,长度、大小、厚薄相近,地表高度在1.3米至1.5米。专家推测,这些石板取材于附近山上的花岗岩石。但是以当时的人力、畜力,如何将不规则的巨石破解成片状,又如何搬运就位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考古人员通过测年,认定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丛德新表示,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的考古成果深化了青铜时代新疆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其所展现出的东西交流、融合的特征,对于认识新疆地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的演进脉络意义重大,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面貌。
阿敦乔鲁遗址见证了新疆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和展示,可以让新疆各族人民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根源,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文化润疆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遗址所反映出的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融合特征,表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贯穿了历史的长河,不断促进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鄂博携手让历史遗存焕发光彩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所在区域是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的冬草场。近年来,吐日根村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中的引领作用,以“党建+民族团结”模式,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的内涵,讲述历史故事,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开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吐日根村村委会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块大展板,一块是村里基本情况介绍,另一块是温泉县文物遗址分布图,其中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等历史遗存格外醒目。
2022年,吐日根村争取到湖北项目资金,以古岩画群为依托,结合传统游牧文化特色,对走廊岩画、村史馆、村活动室进行打造。
村党支部书记巴特尔介绍,吐日根村扎实推进对村范围内及周边历史遗存的挖掘与运用,打造了村级特色“飞马岩画馆”,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用事实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滋养着牧区文化发展。傍晚时分,吐日根村的舞蹈室传来音乐声。吃完晚饭,散步闲逛的各族妇女总会聚集于此,一同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才·乌音哥勒就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她说:“村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成为村里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素质的新高地,不仅唤起了村民对先辈创业艰辛的感慨,更激励着各族群众珍惜当下美好生活,齐心协力传承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接力棒,跑好接力赛。”
在村供销直播间,村干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网络直播,售卖农牧产品,如猛进牌土豆、紫薯、奶制品等本地特色产品。巴特尔说:“我们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讲述这里悠久的历史故事,宣传销售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创新扶农助农新举措,促进全村各族群众共同发展。”
近年来,吐日根村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目标,使大家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守护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小贴士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位于温泉县西侧40多公里的西天山山脉阿拉套山高山草原上。
在阿敦乔鲁遗址以南两公里左右,有成片的墓葬。墓葬南北长约500余米,目前可辨识出的尚有60余座墓葬。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墓葬与居址并存的情况极为少见 。阿敦乔鲁这一独特现象在新疆属首次科学发掘完整披露,是近年来新疆发现的极为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的遗存,为西天山青铜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在阿敦乔鲁遗址周边区域方圆7平方公里内,还发现352处古岩画。
特邀专家:丛德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阿敦乔鲁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现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
● 专家解读 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面貌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是近年来新疆发现的重要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存。
阿敦乔鲁考古工作意义重大,首次在新疆确认了相互关联的青铜时代的遗址(居住址)和墓葬。以往的考古发现中,绝少有墓葬与居址并存,阿敦乔鲁这一独特现象,在新疆属首次科学发掘完整披露。同时,出土的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遗物,为揭示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具体面貌提供了全新且重要的材料,对确定遗址文化性质帮助极大。从建筑的规划、规模及建筑特色等方面考量,阿敦乔鲁遗址很可能是博尔塔拉河流域具有中心性质的祭祀或举行重要仪式活动的场所,展现出很高的文明程度。由于时代和自身文化特点,阿敦乔鲁或许将成为改写以往认识的基石。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的考古成果深化了青铜时代新疆考古学文化面貌的研究,其所显示出的东西交流、融合的特点,对于认识新疆地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的演进脉络具有重要意义,为丰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面貌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