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湖北援疆干部人才风采录】足迹踏印在青色草原
——记湖北援博高级编辑姜远海□ 记者 欧登
在海拔近4000米的307界碑、在人迹罕至的精河源头乌图精、在萨尔巴斯套草原、在风都阿拉山口,还有中国净海赛里木湖、木特塔尔沙漠,他不是去旅游,他是带队在记录风景、用脚步丈量新闻。
登录“博州零距离”“博尔塔拉报”微信公众号,登录“灵秀博州”客户端,刷“博尔塔拉报”“遇见博尔塔拉”“寻味博州”抖音短视频,他不是在刷手机,而是在探寻地州级主流媒体如何发挥更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他是来自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高级编辑姜远海。2023年7月,怀着对新疆的无比憧憬和热忱,他踏上博州这片青色草原,挂职博尔塔拉报副总编辑(2023年10月地州报台融合后,改任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开启了他4次提交申请,才最终成行的援疆之旅。
在姜远海心中,援疆不仅是一份使命,也是一份情怀。“对我来说,援疆是多年来的夙愿。能去边疆作一点贡献,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他说。
一
姜远海身材并不魁梧,但眼神中时常透露着专注与敏锐。在33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等。
比起其他人希望的像“大漠胡杨一样扎根”,姜远海更希望自己能像“天山雪水一样融入”。
“就个人来说,我们不能说是‘援疆’,而是换个场地干事。要干好事情,就得好好地‘融’入团队,我就是博州的,就是博州新闻队伍的一员。”姜远海说。
人人都说新媒体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它足够潮流、足够时尚、足够活力四射。但是年过五旬的姜远海主抓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内容审核把关和运营管理工作。他用他的思考和行动向大家证明,新媒体时代从来都不独属于某个年龄段,它属于每一个勤于思考、知行合一的人。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账号经历了10年的发展,粉丝和阅读量陷入了较长的瓶颈期。
从分管新媒体工作的第一天起,姜远海便开始在互联网进行海量研究,从选题、内容、标题制作、推送频次等方面,对几个新媒体账号进行了“以干代训”式变革。
“过去做微信推文,一直无法跳出传统媒体的框架,姜主任每次审稿时,都会耐心指导我如何捕捉文章核心要点,做到既不当‘标题党’又能抓住粉丝眼球和读者共情。看到读者的评论说官方账号竟可以这么接地气、这么吸引人,我们成就感满满,越做越有信心。”“博州零距离”微信公众号编辑彭瑞说。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调整,细心的粉丝已经发现,以往看起来严肃的官方账号竟然变得“活泼”,有层次地推送频次和富有“网感”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一年多来,姜远海全天候工作,审阅了7000多条微信推文,“博尔塔拉报”“博州零距离”两个公众平台突破粉丝增长瓶颈,共增长了近5万人,特别是“博州零距离”微信公众号,由过去每天平均阅读量不到5000人次,增长到目前的15000+人次。
“遇见博尔塔拉”账号运营了三年,博州的美景几乎被反反复复宣传推介了几轮,如何在维持旅行账号风格的同时还能出新出彩,一直是困扰博主陈亭的难题。
“不要紧,只要把握规律,敢于创新,大胆去做,就能破圈出彩!”姜远海同陈亭团队外出采访时,常常这样鼓励她们。
陈亭介绍,有一次在精河县小海子拍摄时,途经一户农家乐,在聊天中得知女主人淳朴勤劳,她热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奋斗过程和家庭故事,还亲切地将陈亭当作妹妹。
“姜主任建议我们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他说,记录路上接地气的故事、挖掘旅途中正能量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有温度的旅行推介呢?他的话令我打开了新视角,此后我尝试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拍摄方式,从读者的反馈来看,反响非常好,一年多来粉丝涨了6.3万人。”陈亭说。
二
在姜远海看来,在博州挂职这一年半,非常幸运地见证了3件大事——博尔塔拉报社、博尔塔拉广播电视台融合成立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灵秀博州”客户端上线,博州成立70周年。
其中,“灵秀博州”客户端的上线,是博州自有新媒体平台从无到有的突破,也是姜远海倾注心血的一项工作。从1.0到2.0,再到近期焕新上线的3.0,“灵秀博州”客户端不仅成为博州各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成为展示博州形象、传播博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灵秀博州”客户端的焕新上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试运营阶段,姜远海敏锐地发现,正如国内其他大部分地州级客户端一样,“灵秀博州”客户端面临人少事多内容更新繁杂,以及有“端”无“客”的尴尬处境。
对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放办端”的思路。通过发动用户、中心内部部门、州直部门、县市乡镇场的共建、互动等,探索出了地州融媒办地方超级传播大平台的新路子。
“我们不能认为客户端是独属于媒体机构的,更不能把它死死地抓在手里。客户端属于博州各族群众,只有开放端口、共享数据,我们才能发动最广泛的力量,让每一名参与者都成为‘灵秀博州’客户端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姜远海说。
去年12月27日,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成功举行“灵秀博州”客户端宣传推介会暨“开放办端”签约仪式,首批5家州直单位、10个乡镇场签约入驻,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湖北文理学院也不远万里前来祝贺。
“为实现‘开放办端’,姜主任连续几个月带着我们到州直单位、县市乡镇场走访调研,多次到石榴云平台商谈、谋划,争取技术支持。我们一起见证了客户端从‘一颗种子到开出花朵’。”“灵秀博州”客户端主编杨薇薇说。
姜远海深知,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人,加快人才培养刻不容缓。2023年9月,他有针对性地向派出单位提出《关于进一步强化对博报进行系统性支持的报告》,获得集团党委支持,集团决定从机制、队伍建设、业务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进行系统性支持。一年半来,姜远海协调拨付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协调45名编辑记者参加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组织的全媒体实训营培训,另有26名编辑记者在湖北日报传媒体集团旗下媒体参加为期半个月的跟班培训,为媒体融合发展和客户端运营储备了人才。
三
来博州之前,姜远海一直都在想象,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子,心中充满向往的同时,更想为那片还未登上的热土留下些什么。
从姜远海开启援博的那一天起,他就在谋划一个对博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题宣传策划。在一次次深入采访中,姜远海发现博州历史文化悠久,有青铜时代的呼斯塔遗址、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还有宋元时期的达勒特古城;有矗立草原千年的阿尔夏特石人,还有镌刻在石头上的岩画;有东归和西迁的故事,还有沟通新疆与内地的古驿道驿站。他决心带领团队为博州和博州的新闻界留下一份“礼物”。
2023年7月,姜远海带领十几名采编人员启动了《寻古青色草原》系列融媒体报道。在采访中,他带领采访团队踏访博州的山山水水寻古探今。为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他还带领采编团队赶赴北京采访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等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
《光明日报》驻新疆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王瑟这样评价:“拍摄考古题材系列纪录片,不管是从专业知识,还是拍摄制作方面难度都是比较大的,地州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快速整合,拍摄制作出这样的系列纪录片,是非常难得的。”
《寻古青色草原》系列全媒体报道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对博州遗址、文物等历史遗存深入报道,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用历史和文物印证博州乃至新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姜远海参与策划、推进、编辑、采访的新闻作品有2件获第34届新疆新闻奖,7件获202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为建州70周年策划组织的漫画手绘长图作品《七十年,我们这样走过》参加新疆第二届漫画展并获二等奖。一年多来,《边疆民族地区垂直号主流价值传播的“破圈”之道》《地州融媒打造“专精特新”的实践与思考》等姜远海参与策划、撰写的8篇论文被业务刊物发表。
2023年考核,姜远海被博州党委评为优秀等次,被湖北援疆前方指挥部党组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离博的日子到了,但部分由姜远海策划主导的新闻报道还没到跟读者、粉丝见面的时间,倾心浇灌的“灵秀博州”客户端也还未到结果的时刻。
当记者问起,没能亲眼见证自己主导的作品问世,会不会是挂职博州的小小遗憾时,姜远海笑眯眯地摆摆手说:“我已功德圆满、此生无憾。功成不必在我,有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