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爱种菜的高冬明
□ 记者 张新燕 通讯员 洪德孜·木哈买提汗 王凯
大棚里的芹菜长势喜人,院子里玉米黄灿灿堆成一片,高冬明在阳台上把红彤彤的干辣椒用线扎成捆……
20日清晨,室外气温达到零下1℃,博乐市达勒特镇查干苏木村村民高冬明,在家里忙个不停。
高冬明今年35岁,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因家中变故,2012年,他离开家乡,外出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学成归来后,他在博乐市绿佳蔬菜基地承包了6个大棚。
怀着满腔热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大棚蔬菜种植中。
从选种、育苗、栽培、管理……高冬明事无巨细,他把棚中所有的菜都称作是大棚的孩子。
一根根脆嫩的黄瓜,一个个鲜亮的西红柿,一棵棵排列整齐根壮叶肥的芹菜,一个个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辣椒……无论哪一样菜,都能带给高冬明一种生活的希望和满满的幸福。
一天24小时,他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大棚里劳作。第一年,高冬明在6个大棚种植了韭菜、西红柿和茄子。
蔬菜上市后,他拉着满满一车韭菜来到了蔬菜批发市场。可一个上午过去了,他的韭菜无人问津。
高冬明仔细对比后发现,走俏的韭菜又嫩又细,而他的韭菜比较粗壮,一位小贩还说他的韭菜肯定上了“黑科技”。
这让高冬明很恼火:“我的菜地,上的都是羊粪,从不敢乱打药,实打实‘绿色’。”
因为品种和卖相的问题,高冬明的蔬菜一部分烂在了地里,加上对市场和行情把握不准,第一年,他亏了20万元。
种大棚菜,是个技术活,不是件简单的事儿。第一,棚要搭得好,稳固、扎实、保温。第二,天气要多以晴天为主。第三,要防止病虫灾害。哪一样弄不好,都会导致收成减产,或“破产”。
连续三年,高冬明把种大棚菜的“苦”全吃了一遍,遭遇疫情,遭受天灾,遭受病虫害……
高冬明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他常说:“人,总要闯一闯,勇敢地踏出去第一步,你就会赢。”
种大棚菜,挣得都是血汗钱。夏天热得汗流浃背,日头把他晒得黝黑;寒冬腊月北风起,棚外穿棉衣还冻身;进了棚里成伏天,穿个背心汗津津。
种大棚的这些年,高冬明都是半夜下地摘菜,天微亮就要拉到市场卖给收菜的商贩,他笑着说,做蔬菜批发生意的14年,他见过4000多个“凌晨4点的博乐。”
2019年,已熟练掌握大棚种植技术的高冬明回查干苏木村,给家里盖了新房,把院落修葺一新,又带领乡亲种植大棚。
“8时许,早起的市民们,赶到农贸市场和超市里,将菜叶上尚有露珠的蔬菜买回家。不多时,这些新鲜蔬菜就会变成一道道美食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每次想到这些,就感到很满足、很骄傲。”说到这儿,高冬明高兴得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