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巡礼】村美民富幸福来
游客观赏荷花(航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古诗词中描摹的诗意风光,正是如今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的真实写照。这里的村庄别墅连排、荷塘连片,人们生活在景中、行走在画中。
近年来,决肯村以“村美、业兴、民富”为目标,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文化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广大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村风更和谐。
党建引领促文明,着力夯实组织建设堡垒。决肯村着重抓实“五好党支部”建设,把文明村队建设纳入工作全局,建立统分有序、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健全完善乡领导包村,乡机关干部下沉,村干部包片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狠抓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全面提升乡村全面振兴一线党员群众整体素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收集群众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受到群众一致认可。
为民办事谋福祉,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村“两委”从整治环境、扮美村容、丰富活动、提升文明四个方面着手改善民生。先后铺设柏油路3.8公里,安装路灯45盏,修建别墅23栋,完成设施农业基地道路硬化,建设文化广场,改造文化活动中心,配置健身器材,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与村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高村民福利待遇,每两年组织60岁以上老人外出旅游并补助2000元,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至2000元,参军入伍奖励500元,丧葬慰问500元,基本医疗每人每年补助100元,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修建村史馆,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和一件件老物件展示决肯村从荒滩戈壁变身美丽乡村的发展历程,让各族群众铭记好日子来源于党的好政策,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凝心聚力促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力。通过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调整棉花单一种植结构,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提质增效。修建温室大棚30座,引进西红柿、豆角、青菜等10多个品种,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相继引进有机栽培、母本嫁接等种植技术,进行无花果、油桃等特色林果种植。统一注册“贝乡红泉”商标,推广无花果套种西红柿,西红柿复种草莓,为全村特色经济发展续力。发展新产业,不忘老传统,对全村80%的棉田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等“五统一”模式,有效降低棉花种植成本,提升销售效益,通过一降一提,助力村民增收达20万元。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应用,犁地、播种、施肥、采摘……棉花种植经历了机械化“换血”、智能化“换脑”,助力走出田间地头的农民,放开手脚探索致富新路径。
文旅融合齐步走,打造文明实践引擎。2017年,决肯村陆续修建别墅、荷花池和垂钓池,打造首家“荷之韵”乡村田园夜市,村队每周五晚免费向村民提供场地和水电,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增收。创新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举办广场舞比赛、趣味运动会、端午节百家宴、冬季冰雪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以“荷花”文化为依托,连续举办十届荷花文化旅游艺术节,吸引大批州内外游客打卡。发展特色养殖,今年4月,在荷花池投放160公斤蟹苗,让游客在游玩中体验特色养殖,提升吸引力。引导村民将自家别墅打造成民宿,以别具一格的主题风格吸引游客,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这里游客赏荷花美景、品美食盛宴,闲暇之余池边垂钓,品尝农家饭、摘农家菜,感受惬意的田园生活。依托独有的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风貌,通过打造特色旅游村,实现了“村美”和“民富”比翼齐飞。
典型示范共引领,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决肯村是多民族聚居的村队,少数民族村民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各族村民其乐融融,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擦亮“全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最美婆媳”“最美志愿者”“民族团结好邻里”等选树活动,展示村民身边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拉·李加、自治区劳动模范乌斯满江、自治州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何莲芝等典型人物,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文明是一抹亮色,更是一种软实力。新时代新征程,决肯村将继续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图文由博州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