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文旅融合释放博州热度
□ 记者 杨薇薇
博尔塔拉这片热土上,到处是湖光山色、风光旖旎。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这里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州以来,博州历届党委、政府谋篇布局、乘势而上,为文旅兴州做了大量工作。
1999年,博州编制并实施《博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8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通过自治区评审,博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旅游景点的规划也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展开。同时,陆续编制赛里木湖旅游建设规划、温泉县博格达尔森林公园建设规划、怪石峪建设规划、艾比湖旅游区总体规划、博尔塔拉河民俗风情园总体规划、赛里木湖概念性旅游规划,让独特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经过开发和建设,形成了以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线路。
2020年,博州站高谋远,提出“旅游兴州”战略。此后三年,博州举全州之力,聚焦“温赛旅游一体化”,加快形成“一龙头、一核心、一环线”旅游空间布局,奋力开创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2023年,博州又将“旅游兴州”战略上升为“文旅兴州”战略,出台《“博温赛”文旅康养产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全力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在全疆树立了榜样。
宏伟蓝图绘就之后,全州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围绕目标任务,实干笃行、奋发有为,助推全州文旅产业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努力,博州成功创建了一批精品景区,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态,完善了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带动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出业态更加丰富、品牌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发展态势。
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和一个个重大项目推进,博州文旅产业从宏伟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博州成为众多游客来新疆必打卡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截至目前,博州境内共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41家(含兵团第五师1家),生态游、康养游、民俗游、红色游、特种游、冰雪游等业态日益丰富且完善,以赛里木湖景区为“龙头”、州府博乐市为旅游服务集散中心、“温赛旅游一体化”“边境旅游和红色旅游”“跨境旅游和特种旅游”为组团的“一龙头、一中心、三组团”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博温赛”文旅康养产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已然成型,博州旅游产业蓄势腾飞。
“20年前想都不敢想,赛里木湖景区能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赛里木湖景区管委会旅游发展管理局负责人许磊说。
今年古尔邦节,赛里木湖景区单日接待游客量达8.0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如今,赛里木湖景区不仅是新疆景区的中流砥柱,在全国也是知名的旅游胜地。
十几年来,每年夏天,赛里木湖景区不仅因秀美的风光吸引大量游客,还因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被世人瞩目。
2007年,首届环湖赛启航。一路走来,环湖赛以其鲜明的风格、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如今,它早已成为国内顶尖的业余自行车赛事,而赛里木湖景区被誉为“骑行界的天堂”。随着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强,环湖赛不仅成为博州对外开放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除了以赛促旅,博州还通过举办海棠文化旅游节、枸杞文化旅游节、沙漠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文旅活动,拉动旅游消费,激发文旅热度,提升博州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游博州 知新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为博州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奠定良好基础。
逐步发展壮大的旅游业早已成为博州新兴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共接待游客43.33万人次,旅游收入6572万元。而到了2023年,接待游客达2627万人次、旅游收入224.3亿元,博州文旅产业有了飞速发展。
如今,博州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成为博州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