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民生直通车】残膜“重生”记
叉车正在运送残膜。
机械在田间回收残膜。
□ 记者 张新燕 罗皓
9日,中农博西(精河)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机器轰鸣,一辆大货车满载着刚从地里回收的残膜,卸到了露天堆放处。不一会儿,叉车陆续将残膜运送入粉碎车间,相邻的每一个车间都是密闭的,由管道进行输送。工人轻触按键,10分钟后,满身尘土的残膜“重生”,一片片质地厚实、纹路清晰的物流托盘呈现在眼前。
工作人员为了展示物流托盘的质量,将1.5吨重的尿素堆放在托盘上,用叉车稳稳托起,悬在半空中,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看见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中农博西(精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位于精河县托里镇小微企业产业园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派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和精河县国有企业新疆丰辉顺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是第一家在新疆落地的无水化残膜处理再综合利用技术企业。
“我们将残膜加工制作成可循环使用的物流托盘,全程不使用一滴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王文魁说。
在新疆干旱地域,覆膜种植成为定植保墒的有效措施,应用已超过40年。但随着覆膜种植面积扩增,残膜处置不当造成的“白色污染”,成为环保难题。据国家统计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疆有近5900万亩(含兵团)农田使用地膜,每年使用地膜量约25.5万吨,以地膜当季回收率80%计算,每年回收残膜总量约20.4万吨,算上杂质,每年残膜回收量毛重超过200万吨。目前,疆内残膜处理企业处理再利用率不足10%。
河南派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炜介绍:“我们公司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调查显示,新疆现有残膜回收相关企业数量(含回收机械企业)共有125家,普遍使用传统水清洗造粒再生技术工艺地膜处理的企业目前均处于停业状态。我们采用无水型地膜残膜综合处理再利用技术,一条生产线可消化57万亩农田残膜。”
“无水型地膜残膜综合处理再利用生产线,围绕新疆缺水少雨气候环境,劳动力少,人工成本高和处理规模大等实际情况开发。我们通过多次试验,成功制造出符合国家物流标准的塑料托盘和植物纤维模压托盘。”王文魁说。
物流托盘的市场前景如何?
对此,张炜介绍了公司的前期调研数据: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托盘量在7片到8片,据中国物流技术协会最新统计,中国人均托盘量在2022年突破1片,距离发达国家人均值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对托盘使用企业来说,更在乎托盘的使用权。随着国家标准的推广和普及,托盘共享是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托盘共享池有2800多万片托盘,如果将新疆残膜做成标准塑料托盘,一年即可生产1400多万片托盘,新疆将成为共享托盘池最大供应地。”
“下一步,我们将在新疆各地开办相同的企业,更好地处理和利用残膜,构建全国托盘共享系统,通过共享系统为企业分享托盘走向,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更快地实现残膜的华丽‘重生’。”王文魁信心满满地说。
和薄膜分离后的秸秆。
破碎处理后的残膜
经除土后的残膜
物流托盘成品。
(本版摄影:记者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