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忠诚底色写就平安答卷
——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小记□ 记者 齐丽格尔 通讯员 赵越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阿拉山口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自此,口岸各部门、驻口岸各单位、各族群众开启了建设山口、发展山口、繁荣山口的伟大征程。
同年,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成立,建站30余年来,边检人用忠诚和汗水铸就了“驻大风口、立大志向、保大通关、做大奉献、促大发展”的风口国门卫士精神,坚定维护国门口岸安全无虞。
一
“开始放车。” 伴随着执勤五队队长张晓姣下达的勤务指令,国际客运班车驶入阿拉山口公路口岸,旅客安全到达,准备进入公路口岸联检大厅。
停留间隙,在翻译民警的帮助下,记者与国际客运班车驾驶员Tursungazy交流,驾驶员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往返两国,说起对口岸服务是否满意时,他说:“大家都非常热情,只要寻求帮助,都会第一时间响应。”
“欢迎来到中国,请出示您的护照……”在公路口岸联检大厅,通关指引标识标牌清晰明了,验证民警段晓艳正在高效验放往来的出入境旅客,以最大程度缩短旅客的通关时间,为旅客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通关环境。
近年来,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将口岸安全与保通保畅和高速发展相融合,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优化流程。前10月,高效保障公路口岸、铁路口岸通关业务量创历史新高。
人证对照、车体检查……经执勤民警查验后,满载家用电器、出口商品车和日用百货的货运车辆,从办结通关手续,到驶离口岸,仅需几分钟时间,真正实现了“即到即查即放”。
二
边检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
“回国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日前,一名肋骨骨折的中国游客在与家人团圆后,向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表示感谢,感谢该站开启了“绿色通道”。
据了解,执勤民警通过“信息预报”工作机制,提前了解到当日的国际客运班车上,有一名中国籍游客在境外因交通事故导致肋骨骨折,经简单应急处理后需紧急入境。民警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救助预案,对接具体入境时间,将边检手续办理地点前移,为受伤游客开展人证对照、信息录入等入境手续,实现通关“零等待”。同时,与海关等联检单位沟通协调,畅通“绿色通道”,为受伤游客及时送医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通过与阿拉山口市国际客运站构建的‘信息预报’机制,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口岸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并在实际勤务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开通‘绿色通道’救助中外人员,受到了广泛好评及赞誉。”公路执勤民警赵博楠说。
在公路口岸,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严格执行“7*12”小时通关机制,持续优化货运通关环境,提升车体查缉工作效能,为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提供“边检速度”。设置“农副产品”“民生物资”“大宗商品”“特种车辆”绿色通道,实现“随到随检、即办即走”,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截至10月24日,公路口岸查验出入境汽车58677辆(列)次,同比增长75%,单日通行最高达384辆次,为历史最高值。
同时,针对公路口岸原有的两车道客货混用、查验设施设置不合理、出境长时间排队等影响通关效率问题,实施公路口岸通关能力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时效,还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仓储成本,货物周转率大幅提升。
三
夜幕下,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执勤现场灯火通明,灯光散落在一条条锃亮的铁轨之上。五彩缤纷的中欧班列,宛如一条绵长的丝带,与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出入境货车时而并肩,时而交错。
十年来,中欧班列实现量质齐升。目前,铁路口岸开行模式从2012年的每月通行3列增长到现在的日均17列,线路通达德国、比利时、波兰等国家。
远处,一趟班列拉响汽笛缓缓驶来,待列车停稳后,负责证件查验、车体检查的执勤民警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相较于白天,夜间勤务需要更加专注。
边防检查处副处长姚欣杰介绍,铁路口岸持续做好“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先后出台“边检查验环节零等待”、中欧班列“绿色通道”等优质通关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出入境列车在边检环节“快查、快验、快放”。截至10月24日,铁路口岸查验出入境列车14816辆(列)次,同比增长6.5%。
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用坚守诠释着担当和使命。执法过程中,他们张弛有度,应做的检查一项不漏,面对寻求帮助的群众也尽显执法温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一致表示,将在新征程上锐意进取、主动作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边检职能,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全力保障口岸高水平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