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第二届博州味道美食文化旅游节】碎肉那仁 飘香八家户
□ 记者 杨薇薇
广袤的青色草原,处处是水草丰美的牧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安静游牧,或载歌载舞,或研究烹饪美食,享受酒食之欢。
在馕、奶茶、抓饭、拌面等众多传统美食之中,味美汤鲜的那仁一直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在精河县八家户农场,“那仁第一家”的碎肉那仁别具特色,不少食客驱车百公里,只为品尝这一美味。
传统那仁是用清水炖肉,肉汤下面,连汤带面浇到软烂醇香的肉上,佐以西红柿、辣子、皮牙子解腻,汤头鲜香浓郁是其最大的“特色”,面是皮带面,讲究筋道有嚼劲。
而“那仁第一家”的碎肉那仁则是将新鲜牛后腿肉切成小块,放入锅中,搭配皮牙子、羊尾巴油炒香,再放入高压锅烹制,使得牛肉软烂入味,再用肉汤煮好的面片打底,铺上烹制好的牛肉,面是薄薄的揪面片,讲究易嚼且入味。
“那仁第一家”的经营者,是回族人吴卖尔。
每天清晨,吴卖尔和妻子古丽给娜·木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购买牛肉、熬肉汤、备菜、制作那仁,在夫妻俩的用心经营下,八家户碎肉那仁成为越来越多食客的“心头好”。
碎肉那仁是吴卖尔的父亲主麻研究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主麻从甘肃平凉来到伊犁州,结识了伊犁姑娘再乃白,由此相识相恋,走进婚姻殿堂。
回族人擅长烹饪,长于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主麻也不例外,他喜欢新疆特色那仁,又怀念记忆中的甘肃美食——炒肉片,便将二者结合,经过创新,研究出独家碎肉那仁。
最开始,主麻尝试过用牛腩、牛后腿、牛里脊等制作碎肉那仁,经过一次次试验,最终发现牛后腿肉口感最佳。口味也几经改良,变得更加浓郁鲜香。
也有人笑称:碎肉那仁应叫碎肉面片子、红烧肉面、盖浇面、过油肉揪片子等。
但与传统那仁相同的是,肉质酥烂鲜香、肉面合一,不同的是,碎肉那仁色泽鲜亮、口感更加丰富,这份与众不同,让碎肉那仁自1998年推出至今,火了20多年。
“就一个缺点,肉太多了!”专程从博乐驱车到八家户农场吃碎肉那仁的食客仝庆龙这样“吐槽”。
这也是众多食客一致的评价。仅一盘中份碎肉那仁,牛肉就足足有一公斤,铺满整个大盘。
如今,作为博州一张闪亮的饮食名片,碎肉那仁已成为新疆名小吃,在全疆各类美食大赛中,渐渐变得声名远扬。
每天,一盘盘碎肉那仁冒着热气被食客吃得心满意足,赢得他们交口称赞时,吴卖尔和妻子古丽给娜就觉得特别充实。
“经过创新,碎肉那仁得到了各个民族食客认可,也让我们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感到很满足。”妻子古丽给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