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民生直通车】“失而复得”的五亩四分田
锦旗送到镇政府。
乌镇政府开会研究刘长全的责任田问题。
刘长全为维持生计,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 记者 张新燕 通讯员 卡德热娅·艾热克吐松
“失而复得”的五亩四分田
7月6日,79岁的刘长全拄着拐杖,在女儿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将一面写有“真情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暖民心”的锦旗,送到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党委副书记李海冰的办公室。
一进门,老人就紧紧握着李海冰的手,操着一口陕西腔说:“你是咱老百姓的好官啊,感谢你们帮我找回这5亩4分田,我和老伴往后的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刘长全老人所说的“5亩4分田”是怎么一回事,这面锦旗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本期《民生直通车》栏目关注的主题是农民的责任田。
缺少劳动力
责任田被撂荒
事情还得从32年前说起。
刘长全是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乌拉斯塔村村民,和老伴育有4个孩子,家里守着15亩责任田为生。1991年春天,时年47岁的刘长全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仍不见好转。
当时,孩子均已成人不在身边,家里只剩下刘长全和妻子。因为春耕生产在即,家里又缺少劳力,无奈之下,刘长全就把离家较远的5亩4分田由村委会代管,这一管就是30多年。
这期间,国家实行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一项项惠农政策如春风一般,让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过去村旮旯里撂荒的农田被重新开垦耕种。
2013年,刘长全的老伴陈凤兰患了心脏病,仅手术费就花了十几万元。此后,老伴每年的医药费用,压得刘长全和子女喘不过气来。
“我母亲的心脏病经常犯,以前一年住一次院,现在一年要住好几次院。”刘长全的大女儿说。
面对老伴的身体情况和高额的医疗费用,刘长全想到了曾经撂荒的5亩4分田。
……
30年后
找寻之路颇费周折
2022年夏天,在大女儿的陪同下,刘长全凭着记忆来到曾经撂荒的地块。眼前是绿油油的棉田,原先贫瘠的土地早已不见踪影,他已经分辨不出哪块地是自家的了。
无奈,刘长全找到了村里的下派干部——乌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心干部牙生江·吐尔逊,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找回失去的责任田。
了解情况后,牙生江将此事汇报给了乌拉斯塔村村委会主任库尔班江·吾木尔江。两人几经周折,想寻找历任村干部核实当时的情况。
然而,30多年光景,早已物是人非。村支书已经换了几任,有的退休后搬到城里,有的随子女迁到大城市,寻找工作颇费周折。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牙生江和库尔班江找到了两位老村支书核实情况,并翻阅村历史台账和档案,最终确认:刘长全在村里的确还与这5亩4分田保持土地承包关系。
随后,库尔班江将刘长全的诉求反映到了镇政府。
乌图布拉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事,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刘长全的责任田问题。
“消失的”责任田
何以复得
刘长全“消失的”5亩4分田,如何复得?
据牙生江调查,当时刘长全的那块地本身耕作条件、土地地力较差,撂荒后被他人当荒地重新开垦了。
牙生江将刘长全的材料提交到了镇党委会上,经会议研究决定:依法依规解决刘长全家的土地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条款规定,积极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乌拉斯塔村村委会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刘长全的土地问题。经全体村民代表研究商讨,一致认为应恢复刘长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至此,时隔32年后,刘长全拿到了这5亩4分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考虑到刘长全年事已高,无耕作能力,村委会征得他的同意,将土地集中对外发包。
今年开春,刘长全拿到了4030元的土地流转费,握着这些钱,刘长全百感交集:“感谢党和政府,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我还能找回地,让这土疙瘩变成了香饽饽。”
(本版摄影:记者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