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投稿邮箱: boznews@163.com
新闻热线: 09092317062
广告热线: 09092311925
联系电话(举报受理): 0909-2317062
纲举目张 结网成势 新疆水利建设润泽丰收沃土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最美秋韵是丰收,十月的新疆又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季。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且末县千亩沙漠水稻开镰,到伊犁河谷百万亩玉米吨粮田刷新全国单产纪录,新疆水网纵横,润泽“西部粮仓”织就丰收底色。
近年来,新疆以国家水网建设为统领,锚定“五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调控有力的水利网。如今,水网之“纲”逐步成型,水网之“目”加速织密,水网之“结”不断系牢。“纲举目张、结网成势”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能”。
纲目并举 重塑水资源时空分布
10月19日,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浇筑仓,1号深孔放空冲沙洞闸井顺利完成混凝土封顶。这一关键闸井主体结构成功“突破山体”,成为整个工程中首座呈现于地表之上的永久性混凝土建筑,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全新阶段。
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体上,总高120.5米的1号闸井,深埋于地下的竖井结构就达95米,相当于30层楼高,是保障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核心设施之一。“通过立体交叉同步作业模式,项目团队创下18天完成51米井身衬砌的‘玉龙喀什速度’新纪录,对照施工计划提前11天完成封顶。”新疆葛洲坝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杨善红介绍,面对玉龙喀什河年均总输沙量约1200万吨的严苛自然条件,深孔放空冲沙洞可通过自然水流冲沙排沙,显著减轻坝前淤积,为下游生态供水与农业灌溉提供可靠保障。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塔里木河流域在和田地区布局的水网节点型工程。这座位于和田河源流之一玉龙喀什河上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将建成总库容5.36亿立方米的水库,配套20万千瓦电站,实现生态输水、灌溉补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近年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面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依托塔里木河流域“九源一干”自然水系,建成渭干河克孜尔、叶尔羌河阿尔塔什、和田河乌鲁瓦提等一批流域水网重要节点工程,建成总库容92.79亿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78座。和田河玉龙喀什、阿克苏河大石峡、阿合奇、喀什噶尔河库尔干等4座在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增加26.04亿立方米总库容,通过蓄丰补枯调节径流,显著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率。
放眼天山南北,新疆推进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建设,水网之“纲”逐步成型;完善区域水网工程布局,水网之“目”加速织密;加强重点调蓄工程挖潜和建设,水网之“结”不断系牢。“纲目并举”的建设推进下,新疆“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正得以重塑。
穗满田畴 筑牢粮食安全水基础
金秋十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且末县塔提让镇,千余亩沙漠水稻正式开镰,曾经的荒漠之地如今呈现一幅丰收美景。在且末县,从沙地改造而来的农田已增加到6万多亩,而耕种所需的水源,来自车尔臣河大石门水库调蓄的冰川雪水。自2021年下闸蓄水以来,大石门水利枢纽结束了车尔臣河“春抗旱、夏抗洪、秋缺水”的历史,科学分配的水资源,向下游灌区和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
“10月1日起,塔里木河流域‘九源一干’各灌区陆续进入冬灌用水期,今年冬灌计划供水29.76亿立方米。”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水量调度管理处副处长陈超介绍,塔里木河滋养着南疆5700余万亩耕地,流域内分布着新疆重要的棉花、粮食产区,塔管局多措并举织密供水保障网,实施水资源动态优化调度,科学推进水库增蓄储备。
10月10日监测数据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九源一干”57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达61.36亿立方米,可调节库容42.95亿立方米,为当前冬灌及后续用水、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筑牢水基础。
据介绍,今年塔管局结合来水预测,科学编制了不同类型供水保障方案和不同量级洪水资源化利用方案。水资源统一管理调控下,春灌、夏灌供水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农业灌溉进度及质量普遍好于往年。同时,圆满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供水任务,为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源源活水。
如今在南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在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调蓄下宣告终结,曾经肆虐的洪水不仅滋养出莎车县的滔滔麦浪、巴楚县的火红辣椒,还维系着塔河下游绿色廊道的勃勃生机。在北疆,玛纳斯河“三年一旱、五年一涝”的历史问题于肯斯瓦特水库建成后彻底解决,保障下游灌区稳定供水之余,“赤壁丹霞映碧波”的水库美景还新晋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一批批重大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软硬件”协同作用,构建起河河联通、多源互补和丰枯互济的水资源配置网。新疆大地上,农业强、产业兴、生态美的丰岁画卷不断铺展开来。
多元投融 资构建互利共赢新生态
10月以来,新疆各地秋粮丰收喜讯不断,伊宁县、巩留县等8个县市两百万亩玉米吨粮田,分别刷新全国玉米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方、百万亩方最高单产纪录。
建设“西部粮仓”,拓展粮食增产潜在空间,耕地和水资源这两个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而构建“南北互济、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网络,需久久为功。
日前,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梅钰在自治区水利厅政银企座谈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新疆水利系统抢抓重要发展机遇期,加快构建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580亿元。纳入国家“172”“150”范围的19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1项建成并发挥效益;一批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相继建设,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三屯河、台兰河等67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有力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面临“投入大、周期长、需求高”的现实挑战。近年来,新疆水利系统持续推动“两手发力”落实落地,探索实践出符合新疆实际的水利投融资新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募投建管一体化、特许经营等模式筹措项目资金,有效缓解自治区各级政府财政压力;深化政银合作,与多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工具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当前,‘十五五’规划编制已进入关键阶段,更需水利部门‘搭好台’、金融机构‘供好血’、建设企业‘唱好戏’协同发力。”梅钰表示,水利部门需做好项目管家和服务桥梁,让每一个有价值的水利项目找到“资金出口”;金融机构要凝聚“金融活水”,聚焦重大水利工程、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对接重点领域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企业则需探索“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在灌区现代化、水美乡村建设中实现社会资本与水利发展的深度融合,真正构建互利共赢新生态。
在新疆“十五五”水利投融资蓝图上,中央资金、地方财政、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协同发力,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展望未来,立足新疆所需、水利所能的现代水网建设,将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新篇章。
■絮言点经
立足实际治水兴疆
康颢严
180多年前,林则徐遣戍伊犁期间,兴修水利、垦荒屯田。如今在伊犁河谷,“林公渠”历经多次改扩建,仍滋养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便是水利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生动写照。
2023年发布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立足区情水情,新疆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提升水资源调控供给能力的现实需求,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夯实安全根基、锚定“五大战略定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重要支撑。
回顾“十四五”,新疆连续三年水利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速超16%,新开工水利项目数量、投融资规模屡创历史新高,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深化水利改革、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多措并举下,新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健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合理配置能力持续提升。河湖水生态保护治理的持续改善,更让百姓共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
新疆水网建设的生动实践表明,水利工程不仅是支撑区域发展的基础性设施,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治水兴疆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径。随着“十五五”规划为未来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新疆将在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以“水安全”为基,书写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
新公网安备 65270102000030号